先说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买个钢琴可能比买辆车还纠结。国产的、进口的、电钢的、三角的...光是挑琴就能让人头大。但更让人纠结的是,中国琴童的放弃率高达70%,这个数字挺吓人的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琢磨着主要有三个原因:
现在的钢琴培训江湖,基本分成三大派系:
就是街边常见的某某琴行,特点是:
有个真实案例:北京海淀区某琴行,同一个老师教的两个学生,一个三年考到八级,另一个学了五年还在弹《小星星》,你说神奇不?
像某某方、某某尔这些连锁品牌,特点是:
不过据我观察,这些机构最大的问题是过分标准化,把贝多芬和巴赫都教成流水线作业了。
这几年冒出不少APP和网课,优势很明显:
但缺点也很致命——没有老师现场纠正手型,容易养成坏习惯。我认识个小朋友,上网课学了半年,结果手腕僵得像块木板。
如果你是零基础想学琴,听我几句实在话:
首先,别急着买琴!可以先租琴试试,现在很多琴行都有月租服务,三百来块就能用到不错的立式钢琴。
其次,选老师比选琴重要十倍。好的老师应该:
最后,记住这句话:学钢琴不是跑马拉松,没必要追求速度。我见过太多人为了考级把《献给爱丽丝》弹得跟赶火车似的,完全失去了音乐本该有的美感。
说说个人看法啊,我觉得未来五年钢琴培训会有大变化:
1. 智能钢琴可能取代传统入门教学
2. 考级制度会被重新定义
3. 成人学琴比例将超过儿童
现在已经有机构在做"素养课"不是光教弹琴,而是培养真正的音乐理解能力。这个方向我觉得挺靠谱,毕竟会弹《梦中的婚礼》不算本事,能听懂肖邦的忧伤才是真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