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学钢琴得从娃娃抓起,或者必须有个"耳朵"啊,现代钢琴教学早就打破这些迷信。在星韵的学员里,35%是25岁以上的上班族,最年长的学员62岁才开始学——人家现在都能给孙子弹摇篮曲了。
看看这三个常见误区:
传统的钢琴课是不是让你背完音阶背琶音?我们反其道而行之。比如教《欢乐颂》,会先让你:
1. 右手单独弹旋律(就像哼歌)
2. 左手打节拍(跟着跺脚就行)
3. 最后像拼乐高一样组合起来
去年有个外卖小哥用这方法,第八节课就完整弹出了《天空之城》。他说:"原来钢琴和骑电动车一样,找到平衡点就不容易摔。"## 三、成年人的手指真的更笨吗?
正好相反!星韵的教学总监王老师有组有趣数据:成年学员在理解乐理概念的速度上是儿童的3倍,只不过需要不同的训练方式。比如:
记得有个程序员学员,把巴赫的赋格看成代码逻辑,两个月就拿下英皇考级三级曲目。你看,关键不是手指灵不灵,而是能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解码方式。
这话就跟说"健身不参加健美比赛等于白练"离谱。在星韵的问卷调查里,78%的学员选择"放松"首要目标。有个银行柜员说得特实在:"每天数完钞票弹会儿琴,比喝枸杞管用多了。"也想过这些:
真的,不用纠结考不考级。我们有个阿姨学员,学了半年就会弹《茉莉花》,现在天天在社区活动中心表演,比跳广场舞还受欢迎。
与其瞎琢磨,不如试试星韵的"三无体验课"
上个月有个试听的小姑娘,本来紧张得手抖,结果发现老师在琴键上贴了水果贴纸——"是中央C,西瓜是高音谱号"十分钟就弹出了《小星星》变奏。
要说个人观点,我觉得钢琴最神奇的不是能弹出多难的曲子,而是它像面镜子:急躁的人学会等待,自卑的人找到自信,理性的人发现感性。上周还有个抑郁症学员跟我说,现在每天最期待的事,就是听自己弹的和弦在房间里慢慢消失的声音。
所以别管什么"黄金年龄"天赋异禀"的说法。你想想,三百年前的钢琴发明者克里斯托弗里,他哪知道这玩意儿后来能治emo啊?重要的是开始,是让琴弦震动起来,就像星韵教室墙上写的那句话:"每个音符都值得被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