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个冷知识:现在音乐学院里80%的学生平时练习用的都是电钢琴。三个硬核优势摆在这:
不过要提醒啊,千万别图便宜买那种几百块的电子琴,键感差得能让你怀疑人生。去年有个学员就是因为买了玩具琴,手指力度练歪了,后来改姿势花了双倍时间...
跑过本地6家机构后,我发现有些门道必须得说:
1.看琴房设备:至少得是雅马哈P系列或罗兰FP系列,用杂牌琴的直接pass
2.试听时重点观察:老师会不会主动纠正你的手型?这点超级重要!
3.课程体系:问清楚有没有针对成人的《拜厄简化教程》,别让孩子教材教大人
4.隐形消费:提前问清考级报名费、演出服装费这些
5.地理位置:建议选在林城路或者青松路附近,冬天零下30度的时候你就懂了...
(突然想到个真实案例:去年冬天有学员报了个郊区的班,结果连续三周因为大雪缺课,最后直接放弃了...)
要是预算实在紧张,其实现在B站上"徐钢琴课"电钢琴从入门到放弃"专栏真挺良心的。不过自学者要特别注意:
说到这个,想起个有意思的事:咱们牙克石图书馆二楼有架公共电钢琴,每周三下午总有群退休阿姨在那切磋,人家没老师教也能弹《茉莉花》全曲,可见坚持才是王道啊!
1."手指太短":告诉你个秘密,钢琴家李斯特的手也就比普通人稍大点
2."大了记不住":肌肉记忆不分年龄,重点是把练习拆成小段
3."没音乐细胞":所谓乐感,90%靠的是正确练习方法
有个40岁的学员让我特别佩服,人家从认识五线谱开始,每天雷打不动练30分钟,现在都能给闺女弹《天空之城》伴奏了。所以啊,别给自己设限最重要。
考虑到咱们这儿的气候,有两个致命细节:
如果拿不准主意,建议先去中央街那家"北极星琴行"摸摸真机,老板是退役文工团钢琴师,能给特别实在的建议。
说到底,学电钢琴最怕的就是想太多做太少。与其纠结"我能不能学会"先弹响第一个音——你看那些在广场上跳交谊舞的大爷大妈,谁当初不是同手同脚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