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学钢琴就是学认谱,其实啊,完整的教务体系包含三大模块:
举个真实例子:去年有个学员,在其他机构学了一年转过来,弹《献给爱丽丝》时每个音都对,但听起来就是机械得很。后来我们调整教学方法,两个月后家长惊喜地说"孩子弹琴终于有感情了"。
重点来了:千万别信"会XX首曲子"承诺!进步快慢取决于练习时间,就像健身请私教,不上器械光听课能瘦吗?
好的教务团队会"把脉下药":
我们教研组每季度都会更新教材组合,去年就把过时的《车尔尼599》换成了融合流行曲目的改编版,学员满意度直接涨了40%。
看三点就够了:
1.师资结构:理想比例是1个教学总监配8个专职教师,千万别选全兼职教师的机构
2.教研活动:每月至少1次内部培训的才算正规军
3.学员档案:连练习记录都没有的机构,基本可以pass
说个行业内幕:有些机构所谓的"留学老师"只是在国外上过暑期班。我们面试时必做现场视奏测试,有次就遇到个自称肖邦音乐学院毕业的,结果连《革命练习曲》都弹不利索...
A:就像视频学游泳,手型纠错这种必须面对面。但理论课完全可以线上完成,我们现在采用"线下主课+线上答疑"混合模式,效果意外地好。
经过十二年教学观察,我发现钢琴教育最大的误区是"进度"见过太多家长要求半年考三级,结果孩子基本功稀松,到五级就再也上不去了。慢即是快,把《拜厄》扎实练完的学员,后期爆发力往往更强。
另外啊,别太迷信考级证书。去年有个拿了十级证书的学员来应聘助教,连《克罗地亚狂想曲》的节奏都卡不准。音乐终究是听觉艺术,证书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