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学科培训,大部分人第一反应肯定是语数外这些主科。但官方文件里其实说得更宽泛,指的是以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校外培训。这里头就有意思了——钢琴考级算不算升学考试?有些家长可能要说:"我家孩子靠钢琴特长加了20分呢!"不过话说回来,要是单纯把钢琴当兴趣爱好来学,周末去老师家弹两首曲子放松心情,这跟学科培训八竿子打不着吧?所以关键还得看学习目的。
看到没?钢琴就像个变形金刚,既能当陶冶情操的艺术品,也能变成升学战场上的瑞士军刀。这大概就是争议的根源所在。
案例1:北京海淀区张女士,女儿从5岁开始学琴,现在初二,每天雷打不动练琴3小时。问起来就说:"不走专业路线,就当培养个特长。"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在为"211大学艺术特长生"。
案例2:杭州的钢琴老师王教授透露,每年寒暑假考级前,都能接到突击培训的订单。"家长直接说,不在乎孩子会不会欣赏音乐,只要能在小学毕业前拿到八级证书。"案例3:深圳某重点中学音乐特长生招考现场,排队的孩子里十个有八个带着钢琴考级证书。招生老师说:"光有证书不够看了,得看国际比赛经历。"例子够生动吧?说明钢琴教育正在被异化,从"我想学"变成了"不得不学"。
说实在的,把钢琴硬塞进学科培训的框子里,这事儿怎么看都别扭。就像非要给彩虹分个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占比,没劲透了!
音乐教育本该是给孩子开一扇看世界的窗,结果现在变成了家长们的军备竞赛。你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很多考到十级的孩子,拿到证书后再也没碰过钢琴——因为他们早把弹琴和痛苦的练习画上等号了。
当然我不是说考级不好,而是觉得咱们得想明白:让孩子学琴到底图啥?如果是为了加分,那确实算变相的学科培训;如果是为了培养终身受用的艺术修养,那跟学科培训根本不沾边。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钢琴家傅聪说过的一句话:"是皮毛,音乐是血肉。"的问题就在于,太多人只顾着薅皮毛,却忘了血肉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