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别笑!真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报名,连钢琴和电子琴都分不清。钢琴本质上是个打击乐器,88个键对应不同音高,靠小锤子敲钢弦发声。跟电子琴最大的区别就是——这玩意儿没法插电,声音大小全看你手指头用多大劲儿。
(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事儿)去年有个家长问:"老师,钢琴能搬广场上表演不?"mm...理论上能,但您得先雇八个壮汉抬琴是吧?
咱们实话实说,费用这块得掰扯清楚:
有个误区得纠正——不是越贵越好。延安本地的张老师带出的学生,去年还拿了省级青少年组金奖,人家课时费才120。
这事儿我见过太多人走弯路了,说几个血泪教训:
1.别急着买琴:先确定孩子是不是三分钟热度
2.找对老师比找名校重要:看老师会不会教启蒙
3.每天15分钟>周末突击:肌肉记忆需要连续性
4.从儿歌开始别嫌low:《小星星》可比肖邦实在
(插个真实案例)宝塔区有个六年级学生,家长非要直接从考级曲目开始练,结果孩子现在听见钢琴声就捂耳朵...何必呢是吧?
跑遍全市机构总结出的避坑指南:
说到这儿想起个趣事,有家机构宣传"德国进口教学法"老师连德语"早上好"都不会说...
特别想跟30+的朋友们说:真!的!不!晚!延安现在有不少成人班,几个优势你可能没想到:
我们有个55岁的学员,现在都能弹《梁祝》选段了,人家还是退休后才开始的。
最后说点大实话:
对了,千万别信什么"速成"那跟说"三个月学会开飞机"离谱。
要说个人观点啊,我觉得在延安学钢琴最关键的,是找到那个能让学习者保持兴趣的老师和方法。毕竟咱们大多数人学琴不是为了当朗朗,而是让生活多点儿艺术气息,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