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中国好声音》带火了键盘手,周杰伦的《十二新作》里钢琴伴奏特别抓耳。数据显示,北京琴行数量比2011年涨了37%,好多家长带着孩子挤爆培训班。不过说真的,跟风报班前得想明白:钢琴不是装逼工具,得耐得住寂寞。
(突然想到个真实案例:朝阳区有个刘阿姨,花两万给孙子报"大师班"后来发现所谓大师是音乐学院大二学生...)
每天20分钟>周末突击4小时,这是当年钢琴老师们公认的真理。重点来了:
1.分手练习:先右手再左手,跟学自行车先练平衡一个道理
2.慢速碾压:有个学员用节拍器调到40速练《致爱丽丝》,三个月后居然拿了区里银奖
3.录音自检:智能手机普及后这招特别管用,弹错的地方自己听最明显
2012年雅马哈P系列电钢卖爆不是没原因的:
(插句大实话:预算五千以内建议电钢,想走专业路线至少准备两万买立式琴)
你以为只是学个技能?那年我跟踪调查了50个成人学员:
关键是要找对曲目,别一上来就啃肖邦,试试《天空之城》简易版不香吗?
现在回头看,2012年那波钢琴热确实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有人半途而废,也有人因此打开新世界。说到底,黑白键上能弹出多大的精彩,取决于你愿意付出多少真诚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