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就像打游戏通关——中央音乐学院、英皇、上海音乐学院这些机构把钢琴水平分成1-10级(有的到演奏级),每级要弹指定曲目、考乐理知识。南京主流的考级点在新街口文化艺术中心和河西青少年宫,每年寒暑假各考一次。
考级证书有啥用?这么说吧:
1."过班"
有些机构打着"98%通过率"的旗号,其实把学生全塞进最容易的2-3级。去年鼓楼区就爆出有机构让学生连续考三年3级充数。
2.盲目跳级
见过最夸张的,孩子连《拜厄》都没弹完就去冲5级。结果?考官评语写着"像踩了香蕉皮"。
3.只练考级曲
珠江路某琴行老师透露,有个孩子考完8级居然不会弹《致爱丽丝》,因为"没在考级曲目里"。
有个真实案例:仙林的王女士换了3个老师才发现,前两个都没指出孩子手腕塌陷的问题,导致考5级时因"缺陷"扣分。
```plaintext
3月:选定考级机构+级别
4月:完成音阶+练习曲
5月:主攻大型乐曲
6月:模拟考+乐理突击
7月:细节打磨
(每天建议练习90分钟,可分两次)
```
特别提醒!南京梅雨季琴键容易受潮,考前两周记得买除湿盒放在钢琴底部。
考级不是终点站。我见过太多孩子考完10级就把琴盖一锁,多可惜啊!南京博物院每周六下午有免费钢琴沙龙,考完不妨去玩玩。
如果非要我给个建议...与其拼命冲级,不如让孩子学会用钢琴表达情绪。上周在江宁听到个8岁小朋友弹《天空之城》,虽然错音一堆,但那种沉浸感比机械的考级曲动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