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为什么有些孩子弹钢琴像在敲键盘,而有些却能弹出让人起鸡皮疙瘩的美妙旋律?关键就在于——剧目选择。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让无数家长头大的话题,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告诉你,怎么给娃选对钢琴培训剧目。
(挠头)别急,我知道你现在可能连"尔尼"和"巴赫"都分不清,但看完这篇,保准你能跟老师聊得头头是道!
---
说白了啊,剧目就是孩子要表演的曲子。就像学语文要读课文,学钢琴也得弹曲子对吧?但很多人容易陷入误区,觉得狂练《哈农》指法就行,结果孩子弹了三年琴,连首完整儿歌都弹不利索...
重点来了:
举个真实例子:我家楼下琴行有个小男孩,原来死活不肯练琴,后来老师让他弹《奥特曼》片尾曲,好家伙,现在每天主动加练半小时!
---
今天弹《玛丽有只小羔羊》,下周直接上《献给爱丽丝》...(捂脸)这跟让小学生做高考题有啥区别?孩子能不崩溃吗?
全是古典或者全是流行,就像天天只吃白米饭。建议这样搭配:
为了考级证书只练考级曲目?这就好比为了驾照只练倒车入库...(你品,你细品)
---
(突然想到个冷知识:莫扎特4岁开始作曲,但他第一首曲子只有5个小节...所以别急着让孩子弹巨长的曲子!)
这时候可以玩点花样了:
1.动画片主题曲(《千与千寻》永远的神)
2.游戏BGM改编(比如《植物大战僵尸》背景乐)
3.带故事的组曲(《动物狂欢节》这种)
可以开始接触正经古典乐了,但记得:
---
1.考级曲目≠最好听的曲子(很多考级曲是为了考核技巧特意写的练习曲)
2.新版教材比老版有趣得多(问问老师有没有《巴斯蒂安》《菲伯尔》这些带彩图的教材)
3.比赛选曲有窍门:
(插播个真实案例:去年青少年钢琴比赛,有个女孩弹了《黑键练习曲》+《孤勇者》混编版,评委眼睛都亮了!)
---
我家娃学琴第三年的时候,遇到过特别糟心的情况——换了位特别严格的老师,非要让孩子弹全是十六分音符的练习曲,结果差点把钢琴给砸了...后来发现不是孩子的问题,是曲子完全不符合他的手型条件。
所以现在我的原则是:
宁可进度慢点,也要保住兴趣的火苗。毕竟钢琴不是杂技,没必要追求高难度动作对吧?有时候简单的小曲子,弹得有感情反而更打动人。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学琴路上最怕的就是比较。别人家孩子弹《野蜂飞舞》不代表你家娃落后了,找到适合的节奏,每个孩子都能弹出属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