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学琴就是记音符,其实啊,蒋老师最常说"头得有记性"。什么意思呢?就是让肌肉记住动作比用脑子记谱子更重要。举个栗子,她有个学生一开始总盯着琴键看,后来改成闭眼练习,两个月进步比之前半年还快。
常见误区:
"准了才能弹准"——这是蒋老师挂在嘴边的话。她会让学员先听一段旋律,然后用哼唱的方式找音高。你看啊,这个方法特别适合五音不全的人,有个学员原来唱歌跑调,现在都能给合唱团伴奏了。
把枯燥的节拍练习变成:
蒋老师坚持让学员:
这样搭配着练,既保持热情又能打基础。
1.节拍器(手机APP也行但容易分心)
2.可调节高度的琴凳(姿势不对全白费)
3.防滑踏板垫(不然总找不到踏板位置)
说到这个,有个真实案例:去年有个学员用快递盒垫琴凳,结果练出脊椎侧倾,后来换了专业琴凳,进步速度直接翻倍。
蒋老师经常叹气说:"错我看着学员犯,拦都拦不住..."- 别在玻璃茶几上练电子琴(手感完全不对)
"又不是要考音乐学院,急啥子嘛"——蒋老师对成人学员总这么说。她建议:
有个40岁的学员用这方法,半年就能在年会上弹《月亮代表我的心》了,虽然中间弹错两个音,但根本没人发现。
蒋老师有个经典比喻:"钢琴就像找对象,贵的未必适合你。"给出的选购建议:
预算1万以下 | 预算1-3万 | 预算3万+ | |
---|---|---|---|
最佳选择 | 电钢 | 二手立式 | 新立式 |
适用场景 | 租房族 | 普通家庭 | 专业路线 |
维护成本 | 最低 | 中等 | 较高 |
对了,千万别信"到位"的说法,蒋老师见过太多买顶级钢琴结果放着落灰的案例。
"每个琴键下面都藏着个想放弃的小魔鬼"——蒋老师这句话可太真实了。当你想放弃时试试:
我亲眼见过一个学员靠改编周杰伦的歌度过瓶颈期,现在都能自己写简单的钢琴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