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就是三个刚需:
有个真实案例:深圳某琴行三个创始人按5:3:2分股份,结果教课的老师嫌自己占比少,带着学生集体跳槽了...你看,分不好真要命。
投钱多的肯定要多占点,但建议别超过60%。见过有人砸钱占80%股份,结果完全不懂教学,最后把机构搞成四不像。
核心老师建议给15%-30%,具体要看:
是不是音乐学院科班出身
有没有带出过考级学生
能不能独立研发课程体系
能拉来政府采购订单或者学校合作的,给10%-20%比较合适。不过要约定好,如果资源断了咋调整股份。
1.五五开最危险:俩合伙人各50%,遇到决策分歧直接卡死
2.只谈分红不谈退出:万一有人要撤资,股价按原始价还是增值价算?
3.忽略贡献变化:刚开始主要靠资金,后期可能教学能力更重要
4.口头约定:见过用微信聊天记录当协议的,打官司时哭都来不及
5.财务不透明:建议直接用"钢琴帮"专业SAAS系统记账
说实话,现在这行情我建议先试运营半年再分股份。见过太多人喝完合伙酒热血沸腾,结果三个月后发现根本招不到学生。
如果是夫妻店模式,倒是可以考虑法人占股90%+配偶10%的组合,既保障控制权又能规避些风险。不过具体还得咨询律师,各地政策不太一样。
最后说个反常识的:股份少未必是坏事。有家琴行给销售总监5%干股,结果人家靠业绩提成年入百万,比大股东赚得还多。所以关键还是看商业模式能不能跑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