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个有意思的现象:去年双十一卖得最火的乐器,钢琴排前三。你看啊,现在家长给孩子报班,钢琴几乎成了标配。这里头有几个原因: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学琴的和20年前可不一样。以前都是冲着专业路线去,现在?十个里有八个就图个"弹《梦中的婚礼》发朋友圈"。
我认识个开了15年琴行的老板,他说现在最头疼的不是招生,是留不住老师。好老师自己开工作室,差点的被机构挖走,剩下中间那批动不动就要涨课时费。现在的琴行啊,基本都在搞"三件套"1. 卖琴(利润大头)
2. 培训(引流用)
3. 考级辅导(刚需)
有个数据挺有意思:北京朝阳区平均每平方公里有2.3家琴行,比便利店还密集。但真正赚钱的不到三成,很多都是靠卖乐器撑着。
疫情那会儿,线上钢琴课突然就爆了。但说实话,效果嘛...你试试隔着屏幕教老太太用智能手机就懂了。不过现在有些平台搞出了黑科技:
有个95后老师跟我算过账:线上课价格是线下的一半,但能同时教五六个学生,反而赚得更多。不过啊,手型指导这块还是得面对面,这事儿VR暂时还解决不了。
说到考级,这里头水可深了。现在全国有十几家考级机构,通过率从60%到98%不等。有的机构甚至明码标价:"保过套餐加收2000"最夸张的是某地出现过这种情况:
不过这两年整治之后规范多了,至少大城市的考级含金量还是有的。但提醒各位家长:千万别为了考级而考级,见过太多孩子十级证书拿到手,连《致爱丽丝》都弹不利索。
我个人觉得接下来会呈现三个趋势:
1.低龄化更明显:现在有些幼儿园把钢琴课当必修了
2.跨界融合:钢琴+编程、钢琴+戏剧这类组合课程会增多
3.二手钢琴市场爆发:很多家庭买琴就图新鲜,过两年准出手
最近还有个新现象——成人学琴的越来越多。写字楼里出现不少"间钢琴班"领们趁着午休来放松。要我说啊,这才是学琴该有的样子,不为考级,就图个开心。
最后说句实在话:现在钢琴培训市场就像个刚开始发酵的面团,看着热闹,但还没完全定型。别光看别人家孩子弹得好就着急报班,先想清楚到底是孩子想学,还是你想让孩子学。毕竟钢琴买回家,最容易变成晾衣架的家具就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