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每10个放弃学钢琴的人里,有7个是因为在最开始的三个月没找到正确方法。手指僵硬得像冻僵的胡萝卜,看五线谱比破译密码还难...这时候如果没人告诉你"要像托着水杯一样自然下垂"这种救命技巧,真的很容易把《欢乐颂》弹成《悲惨世界》啊。
我刚摸钢琴那会儿,以为只要手指够灵活就行。结果老师第一节课就让我坐着发呆——没错,调整坐姿就花了20分钟。琴凳高度要保证小臂和琴键平行,脚掌得稳稳踩地。后来才知道,很多人的腱鞘炎都是因为弓着背弹琴落下的病根。
关于手型有个特别形象的比喻:想象手里握着颗鸡蛋。太用力会捏碎,不用力会掉下,那种微妙的平衡感就是弹琴需要的状态。我见过有人把手指绷得像铁棍,结果连续弹十五分钟就抽筋...
市面上那些标榜"专用"钢琴,其实水分大得很。有位乐器厂老师傅跟我说过,某些3000元以下的电钢琴,键盘配重根本不符合标准,练久了反而会养成错误的力度习惯。这里分享个简单判断方法:
要是预算实在紧张,其实二手日本原装电钢往往比国产新琴靠谱。去年帮表弟挑了台2005年的雅马哈CLP-120,砍价到3800元,音色比某些万元内的新琴还扎实。
"我又不想当演奏家,随便练练就行"这话害惨了多少人。专业老师最怕听到这种要求,因为没有标准的放松就是放纵。比如哈农练习,很多人觉得枯燥就偷工减料,结果两年后发现轮指速度永远卡在120拍上不去。
有个血泪教训:千万别相信"成"宣传。那些声称三个月能弹《梦中的婚礼》的课程,往往省略了视奏训练和乐理基础。我见过有人背谱弹完肖邦夜曲,却认不出谱号上的升降记号...
Q:每天练多久才不算白费功夫?
A:15分钟有效练习>1小时乱弹。重点是明确每次练习目标,比如今天专攻《小汤普森》第8页的第三小节。记录练习过程很有用,我用手机录下自己弹的音阶,回放时才发现右手无名指总在偷懒。
Q:一定要学五线谱吗?
A:除非你只想弹《生日快乐歌》。简谱就像方便面,能解饿但没营养。有个取巧办法:把五线谱想象成电梯按钮,每间房住着不同的音符朋友,多串门就熟悉了。
Q:为什么我弹的曲子总没感情?
A:先把强弱记号当圣旨执行。试试这个:弹奏时跟着旋律摇头晃脑(虽然看起来有点傻),身体律动会自然带动情绪起伏。有次我边弹《献给爱丽丝》边想失恋经历,老师居然说这次终于有"诉说感"。
现在说点掏心窝子的:钢琴最迷人的地方,是它能让你听见时间流逝的形状。那些刚开始像外星密码的符号,总有一天会在你指下变成流动的星河。别着急,每个大师都是从把《两只老虎》弹成跛脚猫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