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考级就是弹几首曲子完事,其实考官手里有张评分表,技术、音乐性、视奏、听力四大板块一个都不能少。去年上海音乐学院的统计就显示,62%的考生挂在了视奏环节——给你张新谱子,当场就得弹出个七八分像。
说说我的观察啊,现在很多培训机构就爱搞"教学"让学生反复练考级曲目。这招短期见效快,但就像吃快餐,饱得快饿得也快。真正的钢琴能力,得是慢火炖出来的高汤。
我见过家长花五万买钢琴,结果孩子学了三个月就放弃。其实初期用电子琴完全OK,关键是88键配重键盘必须要有,这钱不能省。
有个学生让我印象特深,卡在五级半年多。后来发现问题是手腕太僵,我们就用"端水杯"练习法——弹琴时想象手腕上放着杯水,既不能洒出来也不能死死端着。两个月后,她的《牧童短笛》立马灵动起来了。
常见技术难点解决方案:
去年当评委时,有个考生让我特别惋惜。弹得其实不错,但全程盯着琴键,完全没和评委眼神交流。音乐是种对话啊朋友们!分享几个考场秘籍:
1. 进场先调整琴凳高度(很多人忘)
2. 试弹两个音检查踏板灵敏度
3. 遇到失误别停,考官更看重整体完成度
4. 穿舒服的衣服(见过穿西装弹断袖子的)
说实在的,现在考级证书确实没二十年前那么值钱了。但准备考级的过程,就像给学琴装上了GPS导航。关键是要明白,考级不是终点站,而是沿途的加油站。
最近有个家长问我:",孩子考完十级是不是就毕业了?"这就像问"小学是不是就不用学习了"之路啊,永远有下一座山峰等着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