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阶段式能力培养模型
采用"结构"四个层级(见下表),每阶段设置3个可见成果指标:
阶段 | 课时 | 核心能力 | 验收标准 |
---|---|---|---|
萌芽期(1-3月) | 48课时 | 识谱/手型/基础节奏 | 完成《小星星》双手演奏 |
突破期(4-6月) | 72课时 | 和弦转换/踏板运用 | 车尔尼599前半册达标 |
飞跃期(7-12月) | 120课时 | 即兴伴奏/音乐表现力 | 举办10人以上迷你演奏会 |
精进期(1-3年) | 定制 | 专业曲目库/参赛准备 | 获得省级比赛三等奖以上 |
(这里停顿下)您可能注意到——我们特意把"迷你演奏会"第一年,因为孩子们需要早期成就感,比起枯燥的考级证书,表演时观众的掌声才是最好的兴奋剂。
2.1 必修+选修的弹性组合
主课采用1v1精品教学,但每周增设:
(说实话)很多机构忽视集体课,但钢琴本质是协作艺术——我们的数据显示,参加合奏课的学生续费率高出37%。
3.1 三维度评估体系
1.技术维度:每8课时录制对比视频
2.情感维度:家长填写《音乐快乐指数表》
3.市场维度:年度学员演出视频网络传播量
3.2 教师成长计划
要求所有教员:
4.1 智能陪练系统
部署AI纠错APP,但!重点在于——我们限定每天AI使用不超过20分钟,避免科技剥夺真实师生互动。
4.2 家庭音乐生态构建
赠送包含以下物料的"音乐成长盒"- 定制节拍器(印有学员名字)
(突然想到个细节)去年有家长反馈,孩子听到CD里自己半年前的弹奏笑出声,这种成长可视化的设计,比任何宣传册都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