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找钢琴老师早就不像以前那样满大街贴小广告了。微信成了最直接的沟通工具,老师的朋友圈能看出教学风格,公众号文章能判断专业水平。我见过不少学员,就是看了老师发的学生演奏视频才决定报名的。
举个真实例子:朝阳区张阿姨50岁才开始学琴,她加了7个钢琴老师的微信,最后选了个每天发练琴小技巧的——她说"老师不装,连自己弹错的地方都发出来"。
1.琴行集体课
2.私教上门教学
3.线上+线下混合
这是我个人最推荐的方式,平时微信视频指导,周末面对面纠正手型。去年认识个程序员就这么学的,半年就能弹《梦中的婚礼》了。
看微信号就能筛掉不靠谱的:
有个坑得提醒:别信"考十级"的,钢琴这东西,速成都是骗人的。
1."先买钢琴"
其实前三个月用电子琴完全够用,我们工作室80%的学员都是确定能坚持后才买的琴。
2."手小就学不好"
著名钢琴家霍洛维茨的手也不算大,关键看方法。
3."必须每天练2小时"
真相是:每天20分钟科学练习比乱弹2小时强十倍。我有个学员就靠上下班地铁上练指法app,进步特别快。
很多培训机构的微信号其实有隐藏福利:
上周帮朋友整理过,光是海淀区就有23家机构提供线上测评服务,直接微信拍照手型就能得到专业建议。
如果你超过25岁想学琴,记住两件事:第一,别跟小朋友比进度;第二,找个会教成人的老师。我见过太多教儿童很棒的老师,面对成人学员却只会说"一遍"。
学琴最大的成本不是钱,是半途而废的时间。去年有个42岁的学员让我特别感动,她从零开始,现在能弹《献给爱丽丝》了——关键是她微信运动步数常年不过3000,说明真把时间用在练琴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