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钢琴就是个大木头盒子加几根弦,其实没那么简单。南京钢琴厂的老技师常说:"钢琴是活的"真不假。举个例子,光是木材处理就要经历:
去年有个参观的学员发现,车间里堆着的木板都标着2018年的日期——现在明白为啥高端钢琴那么贵了吧?
调音师王师傅有句口头禅:"拧螺丝谁不会?关键是知道往哪拧!"次客户投诉音不准,新人调了8遍没解决,老师傅过来5分钟搞定——原来是击弦机角度出了问题。
南京这地方,梅雨季湿度能到90%。去年夏天,某琴行20多台钢琴集体"感冒"全卡住了。后来才知道,他们没按要求开防潮管。记住啊:钢琴比人还娇贵!
装配车间主任老李总说:"闭着眼都能装琴不算本事,能听出0.5毫米误差才是真功夫。"培训时有个残酷测试:蒙眼分辨不同硬度榔头敲击的声音差异。
你可能想不到,最讲究"工出细活"工序居然是——缠弦!看着老师傅们手工缠绕低音弦,那节奏感跟弹钢琴似的。有组数据挺有意思: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工业化时代,为什么有些工序还必须手工完成?其实答案很简单:机器能保证标准,人才懂得什么是""
在厂里待了15年的张厂长常说:"行当啊,前三年别想着赚钱。"确实,现在年轻人太着急。有个真实案例:同期入职的小王和小陈,一个埋头学技术,一个整天琢磨跳槽。五年后——小王成了高级技师,小陈还在各个琴行打零工。
不过说实在的,这行天花板确实存在。想突破的话,建议两条腿走路:
1. 考取国际认证(比如PTG技师资格)
2. 钻研小众领域(古钢琴修复、音板改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