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个真事儿:去年南阳某小学搞才艺展示,十个节目里有六个是钢琴独奏。这玩意儿现在都快成"新刚需"了!主要原因有三:
不过话说回来,找培训班可是个技术活...
跑过几家机构的都知道,现在主要分三种类型:
1.连锁品牌:教材规范但价格偏高
2.工作室模式:老师亲自带,灵活性高
3.线上教学:便宜是便宜,但没老师手把手纠正姿势
最近还冒出个新趋势——有些机构开始搞"+"比如结合乐理知识或者即兴伴奏,这个挺有意思的。
我见过太多人一开始就选错方向,结果白白浪费时间和钱:
好的培训机构应该有这些特征:
1.透明收费:没有隐藏消费
2.试听机制:至少能体验半节课
3.定制课表:根据进度随时调整
4.成果展示:定期举办小型演奏会
5.售后服务:比如免费调音服务
重点说下师资这块儿,好老师往往有这两个特点:一是能准确发现学生的问题,二是会用生活化比喻讲解专业技巧。
上个月我特意跑了市区五家机构,发现个有趣现象:新华城市广场附近三家机构,用的居然是同一套德国教材,但收费能差出20%。后来打听才知道,差别主要在教师课时费分成上...
建议大家可以重点看看这两家:
不过要提醒下,别被装修迷惑!有家机构钢琴室贴满吸音棉,结果用的都是十年以上的老钢琴,音准都不对。
去咨询时记得带上这个小清单:
1. 教材是自己编的还是通用的?
2. 如果请假怎么补课?
3. 演出机会多久有一次?
4. 能不能指定老师?
5. 中途退费怎么算?
6. 有没家长交流群?
7. 最快要多久能弹简单曲子?
特别是最后这个问题,要是对方说"包你会弹《梦婚》"基本可以pass了——钢琴又不是背课文,手上功夫得慢慢磨。
其实吧,我觉得现在很多家长陷入个误区,把考级证书当终极目标。去年认识个孩子,考过十级后再也不碰钢琴了,多可惜啊!学音乐本质上应该是培养终身爱好,就像我们这边有个退休阿姨,六十岁开始学琴,现在天天在公园给合唱团伴奏,这不比死磕证书强?
所以建议大家在选择时,多关注机构是否能激发学习兴趣。毕竟钢琴这玩意儿,喜欢才能持久,持久才能出效果,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