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现在北上广深有超过60%的中产家庭让孩子学钢琴,但真正搞明白怎么选培训的家长还不到三成。今天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这事儿,保证让你看完就能用得上。
最近两年啊,街上突然冒出好多钢琴培训班。这事儿还真不是偶然,我观察下来主要是三个原因:
1.升学加分:现在很多重点中学的艺术特长生招生,钢琴可是硬通货
2.脑力开发:科学研究表明学琴的孩子数学平均能高10-15分(当然这个见仁见智)
3.家长情怀:80后父母自己小时候没条件,现在可劲儿给孩子补
不过说真的,别光看别人家孩子学就跟风。我邻居老王家闺女学了半年死活不肯碰琴,现在那台三万多的钢琴在客厅当置物架呢...
雷区1:老师简历写得像小说
"维也纳音乐学院毕业"话听听就好,要看他有没有中国音协的考级考官证。我见过最夸张的,某个机构把老师P图P得跟郎朗合影似的。
雷区2:承诺包过多少级
这跟说"治百病"江湖郎中有什么区别?考级通过率超过85%的都要留个心眼。
雷区3:低价体验课陷阱
9.9元四节课的那种,最后八成要你买上万的年卡。去年消协接到这类投诉就有200多起。
雷区4:过度强调考级
有些机构恨不得让孩子一年考三级,手指变形了都不管。你说这叫培养兴趣还是制造痛苦?
雷区5:离家太远
再好的老师,每周要开车一小时去上课,坚持三个月算你厉害。最好选步行15分钟能到的。
去试听千万别光顾着玩手机!我整理了份检查清单:
有个真实案例:朝阳区张女士试听五家机构,最后选了家教室墙上有音符贴纸的,现在她儿子每天主动练琴半小时。
Q:电子琴能不能替代钢琴?
前期可以,但学到三级必须换真钢。两者的键重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Q:每天练多久合适?
5岁孩子15分钟就够了,重点在天天摸琴。我见过最拼的家长让孩子每天两小时,结果孩子现在听见钢琴俩字就哭。
Q:家长完全不懂怎么办?
其实很多钢琴老师更喜欢白纸型学生。你只需要做三件事:
1. 定期剪孩子指甲
2. 录下老师示范
3. 准备个小本本记作业
说实在的,现在市面上钢琴培训水分太大。要我说啊,与其纠结选哪家机构,不如先想明白三件事:
1. 孩子是不是真喜欢?(带去琴行摸两回就知道)
2. 家里有没有人监督?(爷爷奶奶惯着的趁早打消念头)
3. 能不能接受前半年都在弹《小星星》?(急功近利的别来沾边)
最后说句可能得罪人的话:那些打着"下一个李云迪"号的机构,十个里头有九个半在忽悠。音乐教育本质是审美培养,别本末倒置了。要是所有家长都能明白这个理儿,琴童们的笑脸能多出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