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抱着"个《梦婚》发朋友圈"的念头报名,结果第三节课就消失了。成年人学琴逃不过三大灵魂拷问:
去年有个40岁的学员跟我吐槽:"老师我这手指头跟钢筋似的"结果三个月后愣是把《菊次郎的夏天》弹顺了。关键啊,得把期待值调到"弹简单版《卡农》"现实档位。
某机构打着"一年送三个月"旗号,结果用的教材还是上世纪90年代的。一定要试听,重点看:
"速成班"字听听就好。正规机构应该有这样的进阶路线:
```
基础:手型→识谱→和弦
3个月:《欢乐颂》双手合奏
6个月:能移调弹流行歌
1年:即兴伴奏入门
```
对成年人来说,会弹比考级重要。大连有些机构把考级通过率当招牌,其实考级曲目和你想弹的《成都》根本是两码事。
骨科医生朋友说过个冷知识:人类手指灵活度巅峰在45岁左右。重点在于练习方法:
去年有个50岁的阿姨学员,用《月亮代表我的心》在孙女生日上露了一手,现在全家都支持她学琴。
大连市场价大概是这样:
但有些隐藏成本很多人没想到:
个人觉得啊,要是能坚持半年,这钱比办健身卡值——至少钢琴不会嘲讽你"又来拍照啦"。
B站教学视频看着挺美是吧?但你可能不知道:
1. 错误手型养成后很难改
2. 没人纠正节奏问题
3. 遇到瓶颈容易放弃
有个学员自己折腾三个月,结果《小星星》都弹得磕磕绊绊。后来老师花了两节课专门纠正他小拇指的姿势。
当然如果你就想弹个《生日快乐》,买个智能钢琴APP会员确实够用。但要是想正经玩音乐...哎,你见过对着视频学游泳的吗?
现在大连有些机构提供"练课"每周去一次让老师检查进度,花费只有常规课一半,这个模式我觉得挺聪明。
*
最后说点掏心窝子的:学琴最难的从来不是技术,是说服自己"今天再练十分钟"那些说"大了学不会"的,去看看养老院的钢琴活动角,七八十岁的爷爷奶奶弹《红莓花儿开》的时候,眼睛里的光能做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