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机构喜欢把老师的"中央音乐学院毕业"这类头衔挂墙上,但说实话啊,现在钢琴专业的毕业生太多了。关键得看两点:
有个真实案例:去年有家长花高价找某比赛评委上课,结果孩子半年连《小星星》都弹不顺。后来换了个普通师范毕业但专攻儿童心理的老师,反而进步飞快。
走进琴房先做三件事:
1.摸钢琴键:真钢比电钢贵3倍,但键重对手指发育影响很大。如果机构全用电钢...你品
2.看隔音棉:很多小机构用KTV改造的,隔壁琴声听得清清楚楚,这种环境根本练不了琴
3.数踏板数:启蒙阶段虽然用不到踏板,但有踏板的钢琴至少说明不是最低配
有个冷知识:正规机构每台立式钢琴每年调律至少2次,三角钢琴要4次。要是发现琴键松垮或者音不准...赶紧撤吧。
现在市面上主流的有三种教学模式:
我个人最推荐第三种。就像学语文不能只背课文,得从听说读写全面培养。有个学生跟着综合体系学了3年,现在能自己给动画片配乐,比那些考完十级就再也不碰琴的孩子强多了。
别被"100节课送10节"这种促销迷惑,重点看:
最后说个判断标准:下课后观察孩子状态
钢琴这东西吧,启蒙阶段要是把兴趣磨没了,后面花再多钱也补不回来。我家邻居孩子换了三个老师,现在一听到钢琴声就捂耳朵,多可惜啊。
所以啊,选钢琴班不能光看广告吹得多响。好的教育就像煲汤,火候到了自然香。那些承诺"能弹《梦婚》"的,大概率是往汤里加味精——短期提鲜长期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