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现在10个孩子里就有3个在学钢琴,但为啥有的孩子越弹越起劲,有的却哭着闹着要放弃?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个事儿。
先说个大实话:学钢琴就像种树,急不得。那些指望三个月能弹《献给爱丽丝》的,趁早打消念头。不过话说回来,这钱花得值不值,关键得看三件事:
1.孩子是不是真喜欢(别光听销售忽悠)
2.老师靠不靠谱(这个后面细说)
3.家长能不能坚持(对,说的就是你)
有个真实案例:邻居家小孩学了半年就要放弃,后来换了老师,现在居然主动要求加课。你看,有时候真不是孩子的问题。
遇到过这样的老师没?上课就两句话:"弹错了"多练练"我说,这种老师趁早换!好老师得有这三把刷子:
有个小窍门:试听课别光听弹得多好,重点看老师怎么纠正错误。要是只会说"不对,重来"八成不行。
新手家长最容易踩的坑就是:一激动买台两三万的钢琴回家,结果孩子学了三个月就不干了。我的建议是:
1. 前半年先租琴(现在很多琴行都有这服务)
2. 确定孩子能坚持再考虑买
3. 二手琴其实挺香(但得找懂行的人帮忙挑)
说到这儿想起个事儿:去年有家长花大价钱买了台新琴,结果老师来家访一看——音准都是歪的!所以啊,买琴千万别贪便宜。
见过最离谱的是一节课收800,结果孩子学了半年连五线谱都认不全。价格这事儿得这么看:
重点来了:贵的课不一定好,但特别便宜的肯定有问题。就像你去吃饭,街边摊和米其林能一样吗?
太多家长问我:",我们什么时候能考三级?"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考级就像玩游戏通关,但千万别本末倒置。见过太多孩子只会弹考级曲目,其他啥都不会。
建议这么安排:
1. 第一年培养兴趣
2. 第二年可以考虑考一级
3. 之后每年最多考一级
突然想起来,有个孩子考过十级后说:"我现在看到钢琴就想吐。"这难道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吗?
"每天必须练满一小时!"——这话听着就吓人。更科学的办法是:
关键是持续性和专注度。与其逼着孩子心不在焉地弹一小时,不如高质量地练20分钟。对了,最好把练习时间固定下来,比如晚饭前,养成习惯就好了。
说到练习,有个家长的做法特别聪明:她把孩子最喜欢的动画片主题曲改编成练习曲,结果孩子练得可起劲了。
学琴这条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有人走成了阳关道,有人走成了独木桥。最后说句实在话:别指望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朗朗,但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机会感受音乐的美好。要是发现孩子实在没兴趣,及时止损也不是坏事,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