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学钢琴就是照着琴谱弹曲子,其实核心是培养三大能力:
举个真实例子:去年有位50岁的阿姨来试课,担心自己手笨,结果三个月后已经能流畅弹《献给爱丽丝》的前半段——你看,年龄真不是问题。
这边的钢琴教室有个特点:不搞一刀切教学。比如:
1.针对上班族:推出晚间弹性课时
2.针对小朋友:用动画片主题曲当练习曲
3.考级突击班:考前三个月重点突破
有家叫"盒子"室特别有意思,他们把朝鲜族民谣改编成钢琴练习曲,既练了琴又传承了文化,这招挺聪明对吧?
根据老师们的反馈,90%的初学者会犯这些错误:
有个学生曾经每天苦练《梦中的婚礼》,但连最简单的音阶都弹不顺,后来老师让他返工练基础,效果反而立竿见影。
记住这个"看原则"
看师资:不是文凭越高越好,要试听老师能不能把复杂问题说简单
看琴房:至少要有真钢琴(电子琴手感完全不同)
看学员成果:要求机构提供普通学员的进步案例
悄悄说,有些机构会把演出级学员当宣传样本,这就跟健身房总放健美教练照片一个道理...咱们普通人得看真实进度。
就算不上课的日子也要保持手感,试试这些方法:
我认识个大学生,在宿舍用纸板画键盘练习指法,后来考过了钢琴三级,这土办法还真管用。
钢琴说到底就是个大型玩具,别把它想得太严肃。在延吉西学琴有个好处——这边老师普遍比较有耐心,不会因为你反复问同一个问题就皱眉。重要的是保持那份"我居然能弹出这个音"的新鲜感,剩下的交给时间就行。哪天路过琴房听到里面传出磕磕绊绊的《欢乐颂》,说不定就是你的未来版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