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估计很多家长都琢磨过。钢琴可不只是培养个兴趣爱好那么简单,它对孩子的影响可能是全方位的:
(说到这里突然想到去年在成华区文化宫看到的汇报演出,有个小朋友弹错音后淡定接下去的样子特别酷)
别急着被"国际认证"授课"这些招牌唬住,咱们得看实际的门道:
好的琴房应该:
? 通风良好(你肯定不想孩子在不透气的房间待45分钟)
? 定期调律(遇到过琴键音不准的机构简直灾难)
? 有适龄的辅助教具(比如给个子小的孩子准备踏板延伸器)
刚开始学琴最容易踩的坑,我整理了三个最典型的:
误区1:必须买钢琴才能学
其实前半年用电子琴完全没问题,成华区好几个琴行都有租赁服务,等确定孩子真有兴趣再投资也不迟。
误区2:考级进度越快越好
见过太多孩子考完十级就再也不想碰琴了... 音乐素养的培养就像煲汤,文火慢炖才出滋味。
误区3:家长必须懂音乐
说实话,你只需要做到:
说说我印象特别深的一个学生小明(当然名字是假的)。刚开始连坐满15分钟都困难,后来老师发现他特别喜欢《猫和老鼠》的配乐,就用动画片音乐改编练习曲。现在这小子居然能自己给班歌编伴奏了——你看,找到兴趣点就是能创造奇迹。
学琴最理想的状态是什么?我觉得既不是考级证书摞成山,也不是非要走专业路线。当孩子能随手弹段旋律自娱自乐,或者用音乐表达情绪时,这才是最珍贵的收获。成华区现在有不少社区音乐会,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里感受音乐的魅力,比关在琴房死磕效果要好得多。
要说最重要的建议嘛... 别把钢琴当成昂贵的家具摆设,它应该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又一个窗口。对了,最近路过建设路看到新开了家主打游戏化教学的机构,落地窗里孩子们围着智能钢琴做音乐游戏的样子,突然觉得这个时代的琴童还挺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