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十年前第一次碰钢琴,老师直接甩来一本《拜厄》,前三个月都在和五线谱上的"小蝌蚪"较劲。现在想想,这些老方法确实有点反人类:
(这里插个真实案例:去年有个成年学员说,小时候因为总被说"型不对"听到钢琴声还会紧张...)
1. 听不同版本的演奏
2. 看动画分解和弦走向
3. 最后才接触琴键
有个6岁小朋友用这方法,第二节课就能双手合奏了——虽然慢得像树懒,但旋律是对的!
把《梦中的婚礼》拆解成:
重点来了:允许先练最抓耳的部分,比如很多人就是从副歌开始逆着学。
别觉得用APP就是作弊!智能钢琴能:
有数据显示,用辅助工具的学生续课率高出37%,毕竟谁都喜欢看自己进步的样子对吧?
我教过58岁的退休阿姨,现在能弹《茉莉花》;也教过自称"痴"的程序员,后来发现他只是需要把乐理当代码学。没有不适合学琴的人,只有不适合的方法。
建议先用键盘过渡,但千万别买300块的那种玩具琴!手感差到会让你放弃。推荐租琴或分期,等确定兴趣再投资。
(说个扎心的:90%的闲置钢琴,都是冲动消费的产物)
与其纠结时长,不如关注:
有个学生每天通勤时在腿上练指法,三个月后居然考过了二级...
1.别急着找名师:大师可能不懂怎么教小白,就像赛车手教不了科目二
2.允许自己弹错:钢琴家录专辑也要NG几十次
3.把练习当实验:试试把流行歌改成爵士版,错了就当发明新曲风
最后说句实在的,学钢琴最赚的不是会弹曲子,而是培养出"复杂事物拆解简单"。这种思维模式,工作生活都用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