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最实在的——开发左右脑。弹琴时左手画圆右手画方,简直是大脑的体操啊!我见过不少学过琴的孩子,数学题做得特别溜,可能就是练琴练出来的思维习惯。
再来几个接地气的理由:
去年教育局数据说,昆山有执照的钢琴机构将近80家,主要扎堆在城西和开发区。价格嘛,从80元/课时到300元/课时的都有,差别主要在:
1.老师资历:音乐学院毕业的肯定比幼师转行的贵
2.教室配置:用珠江教学琴和用施坦威的能一样吗
3.附加服务:有些机构送乐理课,有的还组织音乐会
个人建议:别迷信"没好货"有些年轻老师教小孩反而更有创意。我邻居家娃跟着个退休老教授学,三个月就厌学了——太严肃!
遇到这样的老师赶紧跑:
× 第一节课就让孩子买指定品牌钢琴
× 每节课只纠正手型不教曲目
× 永远只教考级曲目
靠谱老师长这样:
会蹲下来和孩子平视说话
教案里有游戏环节(比如用彩色贴纸标琴键)
愿意示范弹奏——自己都弹不利索的肯定不行
有个真实案例:开发区王女士换了三个老师,最后发现孩子最喜欢那个会讲音乐故事的老师,现在每天主动练琴半小时。
1.急于求成:三个月要过三级?不如先让孩子喜欢音乐
2.过度干预:坐在旁边不停纠正,孩子紧张得手抖
3.装备焦虑:非要用进口钢琴,其实国产海伦立式琴完全够用
说说我的观察:那些学得开心的孩子,家里都有个"会装傻"家长。孩子弹错时不是说"错了"而是问"这段像不像小兔子跳歪了?"
试试这几个妙招:
记住啊,每天15分钟比周末突击2小时强。有个五年级孩子告诉我,他最喜欢练琴后妈妈给的"音乐家拥抱"——你看,要的就是这种仪式感。
如果预算有限,可以考虑:
千万别信"买XX品牌"的说法,适合孩子手型的才是最好的。昆山柏庐路有家琴行提供免费试弹服务,带孩子多试试。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学琴不是非要培养钢琴家,而是给孩子多一种表达方式。我见过最动人的场景,是个小女孩用钢琴给生病的奶奶弹《茉莉花》,虽然错了好几个音,但老人笑得眼泪都出来了。这种温暖,不就是音乐最美的样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