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学钢琴就是对着谱子叮叮咚咚,其实啊,好的课程体系至少包含三块:
宜川路上那家老牌机构张老师跟我说:"现在家长最常犯的错,就是光盯着考级进度。其实前三个月能让孩子喜欢坐琴凳,比勉强过一级重要多了。" 二、怎么判断老师靠不靠谱?
看资质证书?那玩意儿能造假。我的经验是抓住三个细节:
1.示范演奏时:能边弹边讲解的比闷头弹的强
2.纠正错误时:直接吼"错了"比不上手示范的
3.课程规划时:开口就保证两年考八级的要小心
有个真实案例:王阿姨家娃换了三次老师,最后在宜川路社区中心遇到个退休乐团钢琴手。人家不搞速成,但半年后孩子主动要求加课——关键是找到能点燃兴趣的人。
这里有个黄金公式:年龄×3分钟。5岁孩子15分钟,8岁孩子25分钟,分段练习效果更好。见过最狠的家长逼着6岁娃每天练2小时,结果呢?钢琴盖被孩子用蜡笔涂成了抽象画...
宜川这边几家机构普遍建议:
这事儿得掰着手指算账:
我邻居老李的操作挺聪明:先在宜川第三教室租了半年钢琴,确定孩子能坚持后,等双十一网购了台二手雅马哈。
现在上海主流的音协考级和英皇考级,说实在的各有各的好:
不过得提醒一句,去年开始考级制度改革了。以前那种"跳级考"行不通,必须一级级来,反而更科学。
在宜川住了十几年,见过太多孩子学琴的故事。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别被那些"三岁必须开始"练琴两小时"的说法绑架。音乐本该是快乐的,现在社区里那些教得好的老师,都在想办法把《小星星》编成孩子喜欢的版本。重要的是找到适合孩子的节奏,毕竟啊,钢琴黑键白键摆在那里又不会跑,急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