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来武侯区那会儿,看到商场里那些"包过十级"三个月成大师"广告牌差点笑出声。其实啊,钢琴就像煮火锅——火候不到,毛肚永远嚼不烂。这里给大家划几个重点:
去年有家长跟我吐槽,孩子学半年连《小星星》都弹不利索,后来发现老师自己都没考过演奏级...所以说,别光看机构装修得像维也纳金色大厅就掏钱。
我观察过武侯区真正厉害的钢琴老师,他们都有几个共同点:
1.示范比说教多:自己先弹一段,而不是光讲"要用力"2.会拆解动作:能把"手腕放松"抽象要求,变成"握鸡蛋"具象指导
3.有教学规划:第一年该达到什么水平,会明确告诉你
举个真实例子:刘老师带的学生,前三个月就教了5首曲子,但每首都要求能闭眼弹——这种扎实的基本功训练,比那些半年教20首的强多了。
很多机构压根不懂教成年人!咱和小朋友真不一样:
有个40岁的程序员学员,用写代码的思维学琴,把巴赫的赋格当成函数调用...你看,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比傻练重要得多。
在武侯区看琴房时,建议你带个网球:
突然想到个趣事,有家机构用电竞椅当琴凳,学员说弹着弹着想按WASD键...
如果打算长期学,建议半年后买琴。但武侯区琴行的套路你得懂:
见过最离谱的是某家长花6万买了台"德国原装琴"螺丝孔里藏着"MADE IN YUE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