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沛县新开的钢琴教室少说也有二十多家。考级加分当然是主要原因——现在中考艺术特长生的政策明摆着嘛。不过更关键的是,家长们终于发现学琴不像以前想的那么"烧钱"- 入门级电钢琴2000块就能扛回家
还有个特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很多90后爸妈自己小时候没条件学,现在可劲给孩子报班,活脱脱的"补偿心理"!
上周陪朋友去挑培训机构,好家伙!光看装修就能分出三六九等:
土豪派:清一色施坦威三角钢琴,墙上挂满国际比赛照片(后来发现照片都是网上下载的...)
实惠型:教室像蜂窝似的隔成小格子,但老师都是正经音乐学院毕业
野生派:居民楼里开的家庭教室,价格便宜得离谱
重点来了!别被装修唬住,关键得看三点:
1. 老师有没有持续进修的记录
2. 用的教材是不是正规出版物
3. 能不能随时进教室旁听
正常!刚开始每天练15分钟就够了。李老师有个绝招:把琴键贴成彩虹色,让孩子像玩游戏机似的弹,效果意外地好。
前半年真不用。现在智能电钢琴能模拟88种音色,孩子玩得可开心了。等确定能坚持再买真钢也不迟。
这么说吧,就像打游戏要通关,但别光盯着通关忘了玩游戏的乐趣。王阿姨家孩子考到十级后再也不碰钢琴,这算成功吗?
完全想多了!沛县去年少儿比赛冠军是个手指短短的小姑娘,人家靠的是节奏感。音乐是听觉艺术,又不是比手模选拔!
疫情期间试过水,结论是:适合复习不适合初学。弹琴时的手型矫正,还是得老师手把手教才到位。
1.警惕"包过级"承诺:艺术教育哪有百分百的事?说这种话的机构往往考前猛刷题,完全背离音乐教育本质
2.别迷恋外教:俄罗斯老师教小汤普森?发音都听不明白还不如本地老师
3.慎买捆绑课程:有琴行买钢琴送十年课,结果第二年就倒闭的案例
说到这儿想起个真事:去年有家长花六万买"进口钢琴"后来发现是贴牌货。其实沛县本地的钢琴翻新厂技术已经很成熟,性价比高得多。
学琴不该是家长的执念。见过太多孩子哭着练琴的视频,真没必要!音乐本该是快乐的,如果试了三个月孩子还是抗拒,换个兴趣班又何妨?
对了,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沛县图书馆的免费钢琴区总有人在弹《孤勇者》,这说明啥?流行文化才是最好的音乐启蒙啊!与其逼孩子弹练习曲,不如先让他爱上音乐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