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陪朋友去国贸某家机构试课,一节课680;转头在府城看到广告"99元体验月"差价都能买台电钢琴了...后来才搞明白:
建议先摸清自己的需求:要是就想弹个《梦婚》发朋友圈,真没必要追求顶级配置;但想让孩子走专业路线,那些承诺"过十级"速成班趁早绕道。
很多小白以为试听就是看老师弹段《致爱丽丝》,其实重点要观察这些:
1.老师会不会拆分动作:直接让你双手合奏的,基本是忽悠
2.有没有纠正手型:如果老师说"弹出声再说"跑!
3.钢琴音准检查:悄悄用手机下个调音APP,走音的琴行直接pass
记得有家机构吹嘘"德国进口钢琴"结果我一弹,中音区有个键榔头都卡住了...这种地方能教好学生?
最近总有人问我:",我每天练半小时,三个月能弹《克罗地亚狂想曲》吗?" 醒醒啊朋友们!学钢琴最怕这种不切实际的期待:
有个学员非要用电子琴学,结果来上课一碰真钢,连《小星星》都弹不响——键盘力度差太多了!
报名费只是开始,后面还有这些坑等着:
教材费:正版英皇教材一本200+,有些机构会强制购买
调律费:家用钢琴每年至少调2次,每次300-500元
考级费:现在央院考级报名都快上千了
最坑的是"升级课程":先低价吸引你入门,等学到一半告诉你"水平需要上大师课"课时费直接翻倍...
突然发现扯远了...说回正题。在海口挑钢琴班,记住这个暴力筛选法:
1. 要求查看教师学历原件(别信"毕业于某音乐学院"这种模糊说法)
2. 观察老学员的上课状态(如果都在机械地弹练习曲,赶紧撤)
3. 试弹教室里的钢琴(键深是否均匀,延音踏板灵不灵)
有家藏在骑楼老街的工作室特别有意思,老师会带学生去听音乐会,回来分析演奏家的触键方式——这种才是真在教音乐啊!
话说你们知道吗?现在海口有些琴行搞"钢琴+心理学"课程,专门治职场人的焦虑症。上次去体验,老师让我用《月光》第三乐章发泄情绪,结果把隔壁美术班的小孩吓哭了...(这算教学事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