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线下课突然变成手机屏幕里的小方块,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能学出啥名堂?实话实说啊,我见过对着iPad疯狂点头的学员,也教过把《欢乐颂》弹成《悲怆》的案例。但关键得看你怎么用:
(突然想到个事儿,你们知道疫情期间销量暴涨300%的钢琴配件是啥吗?是静音踏板!)
哎,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我见过太多人把《梦中的婚礼》前奏弹得跟闹铃似的,还自我感觉良好。记住这几个血泪教训:
1.手机录像别偷懒:每天录15秒基本练习,周末对比着看,比什么鸡汤都管用
2.节拍器就是命:自由节奏那是朗朗的特权,咱们小白先把60速弹稳了再说
3.建立惩罚机制:弹错就做五个深蹲,亲测能把错误率压下去一半
(插播个真实案例:上海封控期间有个学员用外卖计时器练哈农,结果把送餐小哥都训练出绝对音感了...)
先别急着买!去年双十一退货率最高的商品就是立式钢琴。试试这些替代方案:
说到这个,必须吐槽下:有些家长一冲动买两万的钢琴,结果现在在闲鱼上挂着当晾衣架...
告诉你个残酷事实:疫情期报名的人里,能坚持三个月的不到三成。这几个土办法特别管用:
有组数据很有意思:每天发练琴朋友圈的人,坚持率比默默练习的高出47%。虽然有点社死,但真有用啊!
放心啦!经过居家磨炼的学员往往有意外收获:
1. 听力明显变好(毕竟网课音质虐耳)
2. 视奏能力提升(总看谱子上的马赛克练出来的)
3. 更珍惜面授课(失去过才懂珍惜不是)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疫情教会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弹得多好,而是把练琴变成像刷牙一样的日常。现在我家楼下那台三年没调的钢琴,终于开始天天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