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在盖州鲅鱼圈这个滨海小城,每天至少有20个成年人偷偷搜索"30岁学钢琴会不会太晚"实际上...钢琴老师最头疼的从来不是年龄,而是那些还没开始就给自己判死刑的人。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在鲅鱼圈学钢琴到底怎么回事。
(突然想到上周有个宝妈问我:",我孩子5岁坐不住能学琴吗?"问题简直能排进钢琴界十大未解之谜...)
先戳破几个泡沫:
1."必须从小学习":本地艺术中心的张老师去年收了个55岁的退休干部,现在能弹《梦中的婚礼》全曲
2."要练3小时":鲅鱼圈海鲜市场那个老板娘,每天趁午休练20分钟,三个月拿下《欢乐颂》
3."买琴才能学":90%的机构都有租赁服务,月付200就能用雅马哈
(等等,我是不是听到有人说"乐理太难"这事儿咱们待会专门说...)
比起大连沈阳,这儿真有你想不到的福利:
(突然想到个趣事:去年有个学员带着刚捕捞的螃蟹来上课,结果琴键缝里卡了蟹黄...)
Q:手小/手笨真的不能弹琴吗?
A:鲅鱼圈音乐教室的镇店之宝是位手指只有8cm的会计大姐,她现在专攻爵士和弦——关键不是手的大小,而是发力方式。
Q:乐理会不会像天书?
A:知道为什么本地老师都用海鲜做比喻吗?把音符当成蛤蜊,节奏看成浪花...(李老师名言:"止符就是晾网的时间"Q:多久能弹出曲子?
A:看这个对比表:
目标 | 平均周期 | 必备条件 |
---|---|---|
《小星星》 | 2周 | 每天摸琴15分钟 |
《致爱丽丝》 | 5个月 | 每周2次课+隔天练习 |
《海上钢琴师》选段 | 1年 | 寒暑假特训+周末加练 |
(突然发现忘了说:鲅鱼圈三家琴行提供"包教会",不过个人觉得进度这事儿真急不来...)
1.前三个月放弃率高达70%——不是因为难,是很多人发现要反复练《两只老虎》
2.周三下午的课最容易约——这个时间段老师普遍心情好(别问怎么知道的)
3.琴房空调温度影响发挥——24℃时错误率最低(某机构三年的后台数据)
说到最后,在鲅鱼圈学钢琴最魔幻的现实是:那些天天喊着"我有时间",五年后还在说这句话;而海鲜市场凌晨四点收摊就直奔琴房的老刘,已经能在婚宴上接商演了。所以啊,问题的关键从来不是在哪里学、跟谁学,而是...你今天摸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