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成渝经济圈枢纽城市,遂宁职业学院依托"一核三片"发展战略,构建起与区域产业链深度对接的专业集群。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45年成立的遂宁师范学校,2012年经省政府批准升格为全日制高职院校,现有在校生1.2万余人。
三大办学根基:
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学校构建了"基础技能→专项能力→综合创新"的阶梯式培养路径。以智能制造专业群为例,学生大一年级在"校中厂"完成基础实训,大二进入合作企业轮岗实践,大三通过真实项目考核获得"1+X"证书。
与本地龙头企业共建的"共机制"(共定标准、共建基地、共培师资、共评质量)成效显著:
合作维度 | 传统模式 | 遂宁职院模式 |
---|---|---|
课程开发 | 学校主导 | 行业标准反哺 |
实训设备 | 模拟演示 | 生产级设备 |
师资构成 | 专职教师 | 企业技师占比35% |
近三年实现100%专业对接本地产业、100%教师参与企业攻关、100%毕业生留川就业。其电子信息专业师生团队开发的"渝物流智能调度系统"遂宁国际物流港年节省成本1200万元。
通过建立"学院"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累计超8000人次。农学系创新的"渔共生"推广至37个乡镇,帮助农户增收30%以上。
在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背景下,学校正重点打造智慧康养专业群和新能源技术学院。2024年新建的"虚拟仿真实训中心"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高危工种的安全培训,这项创新已获3项国家专利。
值得思考的现象:为什么同类院校中遂宁职院的毕业生创业率能达7.8%?其秘诀在于将创新思维培养贯穿全程,设立"基金"支持学生将毕业设计转化为商业项目,近三年已孵化23家科技型小微企业。
这所院校的实践印证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共生共长"的发展规律。当看到该校毕业生在成渝地区重点企业成为技术骨干时,当听到合作企业评价"宁职院学生用三个月就能达到同行半年熟练度"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答案已然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