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听过不下20遍。实话实说,干燥和高海拔确实对钢琴有影响,但绝不是不能解决:
去年认识个昌都的牧民家庭,他们用土办法——在钢琴旁边放盆水,照样把女儿培养过了央院六级。所以说啊,条件都是人创造的。
这事儿得掰开了说。国内考级(比如央院、音协)优势很明显:
但你要是打算将来出国,英皇考级确实更国际范儿。不过得提醒下,英皇的视奏部分真的挺虐的,去年林芝有个考生就栽在这块。
个人建议啊,如果是小学生,先考国内体系打基础;初中以后再考虑转英皇,这样比较稳妥。
现在西藏本地的钢琴老师分三类:
1.专业院校毕业的:主要集中在那曲和日喀则的文化宫
2.援藏音乐教师:每年8月到次年6月在岗,要提前预约
3.线上教学:这个争议最大,我说句实在的——前半年最好线下学
为什么?因为手型、坐姿这些基础,视频里真的看不清。去年有个山南的学生,上了三个月网课养成一堆坏习惯,后来花了双倍时间才纠正过来。
别被那些"必须4小时"的说法吓到。根据西藏青少宫的数据:
没琴的时候可以玩"钢琴"就是把键盘图画在纸上练指法。阿里有个孩子这样练了半年,第一次摸真琴就直接能弹《小星星》了,神奇吧?
说来你可能不信,我们藏族孩子在民乐曲目上特别占便宜。比如央院六级的《牧童短笛》,很多内地孩子要模仿那种自由节奏,而我们天生就会。
选曲记住三个原则:
有个小秘密:考级评委对少数民族考生会适当放宽速度要求,更看重音乐表现力。这可是拉萨考官亲口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