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在金寨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想学钢琴的人越来越多,可问题来了——面对五花八门的培训班,新手该怎么挑?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
说到最早的一批钢琴班,得提2005年前后那会儿。那时候整个县城能教钢琴的老师两只手数得过来,有个张老师特别有意思——他原本是中学音乐老师,因为总被家长问"能不能私下教孩子弹琴"辞职开了金寨第一家正经钢琴教室。现在你去他那儿还能看到泛黄的招生简章,上面印着诺基亚手机号呢!
这些"老资格"通常有三大特点:
我见过太多人兴冲冲报了班,结果三个月就放弃。根据观察,主要栽在这几个地方:
1.迷信"成":有人跟你保证"能弹《梦婚》"趁早绕道。钢琴这东西吧,就像炖老母鸡,火候不到就是不香。
2.贪便宜买电子琴:两千块的电子琴和真钢手感差远了,容易练出"假功夫"3.光练不唱:记住啊,弹琴时哼唱旋律能提升20%学习效率
4.死磕考级:有个学员考过八级才发现连《生日快乐》都弹不利索
5.不调琴:很多家庭钢琴五年不调音,相当于天天听着跑调的师傅学唱戏
时代不一样了,老牌机构也在升级。给你几个实用建议:
硬件方面:
老师方面:
有个真实案例:去年有家长同时报了新旧两家机构,发现老机构虽然装修朴素,但老师会手把手教孩子感受踏板共振,而新机构光顾着拍短视频展示"教学成果"。
报了班不等于就能学会,这里说点掏心窝子的经验:
最后说点感性的。我见过最励志的是位退休教师,60岁开始学琴,现在能给养老院的老伙计们伴奏。她说弹琴后买菜算账都变快了,估计是读谱锻炼了大脑。
还有个有趣现象:坚持学琴的孩子,写作业时发呆次数明显减少。可能因为练琴培养了"持续专注"的能力?这个没具体数据支撑,纯属个人观察。
要是你拿不定主意,不妨先去老城那家"金寨琴行"。虽然装修过时,但老板能随手弹出任何你哼的旋律,这种真功夫现在不多见了。记住,选钢琴班就像找对象,光看外表会吃大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