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太多家长嘀咕:"琴靠自觉,发奖品不是惯孩子吗?"你想想啊,成年人上班还要工资奖金呢!对孩子来说,及时的正面反馈就像打游戏通关得金币,越玩越起劲。有数据统计,设置合理奖励机制的培训班,学员续费率能提高40%左右。
1.只重物质奖励:动不动就送玩具,结果孩子只为礼物练琴
2.标准模糊不清:今天弹得好给奖励,明天同样的表现又不给了
3.忽略年龄差异:给高中生发贴纸?想想都尴尬对吧...
目标等级 | 奖励方式 | 案例 |
---|---|---|
周目标 | 即时奖励 | 积分贴纸 |
月目标 | 中期奖励 | 自选曲目权 |
学期目标 | 终极奖励 | 音乐会独奏机会 |
搞个"奖品超市"用平时积累的积分兑换。重点是要有:
遇到过个真实案例:有个孩子死活不愿意练音阶,老师就和他约定——每完成一组,就往罐子里投颗豆子,攒够50颗换次逃课权。结果你猜怎么着?这孩子后来成了全班音阶最扎实的。
1. 彩色奖状比黑白的效果好37%(心理学实验证实的)
2. 团体奖励比个人奖励更能促进持续性
3. unpredictable rewards(不定期奖励)效果最持久
其实说到底,奖品只是个载体。关键是通过这个载体,让孩子感受到"我的努力被看见了"有些老师特别会来事儿,哪怕只是轻轻说句"今天左手手腕姿势比上周标准多了"效果可能比发个奖品还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