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吸一口气)说真的,每次看到钢琴黑白键我就头皮发麻——直到遇见大森林培训。先别急着关页面!我知道你在想什么:"短能学吗?"五线谱像天书怎么办?" 这些问题十年前我也问过,现在居然能弹《梦婚》了(虽然速度调慢了50%)。
第一关:设备焦虑
第二关:身体条件
我学员里有个程序员,手指关节硬得跟代码似的,三个月后也能流畅弹《欢乐颂》。关键是——钢琴不是打字,不需要弹得飞快,先学会用重量弹琴比灵活度重要十倍。
第三关:乐理恐惧
把五线谱想象成外卖软件就行:
1. 高音谱号=右边餐品(清脆的高音)
2. 低音谱号=左边餐品(厚实的低音)
3. 时值=取餐倒计时(全音符等四拍,二分等两拍...)
别的机构一上来教手型,我们偏要让你先听《克罗地亚狂想曲》——对,就是那个抖音神曲。等耳朵养刁了,突然发现:
Q:每天练多久才不算白交学费?
A:重点不是时长是次数!厕所刷手机时哼旋律也算,等电梯时桌面敲节奏也算。研究发现分5次×2分钟练习>连续1小时(大脑需要消化时间)
Q:成人学琴会不会太晚?
有个退休阿姨在我们这儿学,现在能弹《梁祝》选段。她说的特好:"比起20岁学琴的人,我多了30年听歌的经验啊"Q:为什么选择大森林?
上周有个学员汇报演出弹错五个音,观众却哭成一片——因为我们教他把《生日快乐》弹出了《泰坦尼克号》的感觉。技术可以练,感染力才是钢琴的灵魂。
(突然想到个事)上次看见个六岁小孩弹《野蜂飞舞》,速度快的像开了倍速。但你要问他这曲子讲的什么故事?他只会眨巴眼。所以啊...
钢琴不该是体育竞技,大森林里没有标准答案。你现在按下的第一个错音,可能就是未来专属风格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