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接触钢琴那会儿,总觉得考级评委手里拿着把小刀,随时准备给弹错音的人"放血"才发现,中国音协的考级通过率其实稳定在85%左右,龙岩考点这些年还略高些。重点在于——你知不知道游戏规则?
有个永定的初中生,考三级时左手整个小节弹错,但右手旋律稳如泰山,最后拿了良好。评委的原话是:"那些机械弹对的更有感染力。" 二、龙岩琴行怎么选?记住这3个避坑点
去年帮朋友考察了市区8家琴行,发现水还挺深。不是装修越豪华就越靠谱,反而要警惕那些钢琴漆面比老师资历还亮的机构。
1.看教师证件编号:真正音乐学院毕业的老师,都愿意出示毕业证编号供查验
2.试听课必须弹给你听:自己都弹不顺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就像用漏水的壶浇花
3.警惕"包过"承诺:考级没有"保送班"这种话的机构往往在课时费里藏了智商税
中山路那家开了15年的老琴行最有意思,墙上挂着创始人用算盘教乐理的老照片。人家现在用的还是二十年前的国产钢琴,但带出的学生年年都有考过英皇八级的。
龙岩气象局家属楼的张阿姨,去年带着孙女创造了"15分钟分段练习法"效果比某些孩子闷头练两小时都好:
前15分钟:哈农指法(就当手指广播体操)
中间30分钟:考级曲目分段攻克(把曲子切成"红烧肉块")
最后15分钟:自由弹喜欢的曲子(周杰伦也行啊)
关键是——手机扔阳台!这招比任何昂贵的节拍器都管用。有个漳平的孩子试了三个月,错音率直接降了60%,他爸说现在家里吵架都少了。
去年在侨声剧院监考时,见过最离谱的考生穿着婚纱来弹《献给爱丽丝》,说是妈妈觉得"仪式感能加分"其实评委真不吃这套,反而要注意:
最稳的操作是提前一周去考场踩点,知道厕所和紧急出口在哪,比多练十遍音阶都实在。
龙岩农商行那个35岁的信贷主任,去年开始学琴后意外发现:左手练琴能激活右脑,现在看财务报表都快了20%。成年人学琴根本不用和孩子比进度:
万达金街的成人钢琴班最近爆满,听说都是被《梦婚》短视频忽悠来的。但说实话,能坚持三个月以上的,基本都找到了工作之外的第二种人生。
说真的,钢琴在龙岩从来就不是什么贵族玩具。街心花园那台公共钢琴,买菜大妈弹《东方红》和音乐学院教授弹《钟》,获得的掌声其实差不多热闹。考级证书最大的价值,可能就是将来搬家时,能理直气壮地对搬运工说:"琴可贵了,当年我可是持证上岗的弹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