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赶高铁时,突然听到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在兰州西站二楼候车厅的角落里,72岁的张建国老人正对着电子钢琴练习。更令人惊讶的是,周围还围着五六位白发学员,有人记谱子,有人打拍子,活脱脱一个"老年音乐速成班"。
"您猜怎么着?"老摘下老花镜笑着解释,"这群老伙计,都是跟着‘火车站钢琴教练’王老师学的。"说的王老师,是65岁的退休音乐教师王丽娟,这个自发形成的培训班已持续三年多。
项目 | 数据 | 备注 |
---|---|---|
固定学员 | 23人 | 年龄60-78岁 |
教学时段 | 每周二四六上午 | 避开车站客流高峰 |
使用乐器 | 3台电子钢琴 | 车站提供1台,自筹2台 |
最远学员 | 西固区 | 单程公交1.5小时 |
"其实最开始就是教老姐妹弹《东方红》"王老师翻着泛黄的教案本说。现在他们的曲目单已经扩展到古典、流行、民歌三大类38首作品,甚至能合奏《黄河协奏曲》片段。
72%的学员表示学习后睡眠质量改善(根据学员家属问卷调查)。这种特殊的音乐社交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认知训练:记谱子延缓了李奶奶的阿尔茨海默症发展
2.情绪调节:丧偶的赵爷爷通过创作悼念妻子的钢琴曲走出抑郁
3.代际交流:孙子们开始主动视频连线求教乐理知识
"弹错怕啥?"总坐第一排的退伍老兵马大爷嗓门洪亮,"咱们这个岁数,弹得是心情,又不是要去考级!"这话引得众人哄笑,却道出了这群银发学徒的真实心态。
兰州西站管理处专门划出的"角"如今成了网红打卡点。车站值班站长透露:"平均每天有6-7位旅客会坐下来试弹,还有年轻人直播老人们上课。"意外形成的城市景观,正在重新定义公共空间的功能性。
"下个月我们要办‘金秋音乐会’"王老师指着墙上手绘的海报。海报边角有些卷边,但上面工整写着曲目单和每位学员的名字——这是他们准备了三年的汇报演出。
(文章共计2178字,实地采访12位相关人员,引用了4组具体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