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现在兰考街头巷尾的琴行广告多得让人眼花缭乱,什么"学会小星星"、"级包过班"家长直挠头。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聊,给娃选钢琴课到底该注意哪些门道?
手脑发育黄金期这事儿真不是忽悠。5-8岁孩子的手指关节就像新鲜面团,可塑性特别强。我见过不少孩子跟着《猫和老鼠》动画片瞎弹都能弹出调调,这种天生的乐感过了12岁就开始打折扣了。
不过要注意啊,太早学琴反而容易出事。去年隔壁小区有个4岁娃,妈妈非要让练《哈农》,结果现在见着钢琴就嚎啕大哭——这就属于典型的拔苗助长。
*看师资别光盯着"音乐学院毕业"要问清楚:
*试听课重点观察三点:
1. 老师会不会蹲下来和孩子平视说话
2. 有没有用彩色的音符卡片
3. 45分钟课程里游戏互动占多少比例
记得上个月去某机构考察,有个老师上课居然带着毛绒玩具当教具,孩子们抢着给""生日快乐歌——这种才叫懂行的启蒙老师!
第一坑:贪便宜报大班课。20个孩子围着三台电钢琴,老师根本顾不过来,最后全变成"看手势猜歌名"。
第二坑:盲目追求考级进度。有个家长跟我炫耀孩子两年考完五级,结果一问连《献给爱丽丝》都弹得磕磕巴巴。
第三坑:在家瞎指挥。最要命的就是那句"布置的曲子弹二十遍"孩子能不烦吗?不如改成"给奶奶录个视频当礼物"。
先说个大实话:入门真不用买三角钢琴!二手日本电钢三五千就能用住,重点看这三个参数:
教材方面别被忽悠买全套进口的,《小汤普森》配《巴斯蒂安》够用两年。倒是建议每月花百来块钱租个琴房让孩子体验真钢触感——就像学游泳不能总在岸上比划对吧?
多数孩子放弃根本不是因为没天赋!去年跟踪了20个停课案例,发现:
解决办法其实特简单:把每天15分钟练习变成亲子游戏时间。比如弹对三个音就奖励贴纸,累计十张贴纸换次游乐园——这招对6-8岁孩子特别管用。
说到底,学琴不该是苦大仇深的事儿。上周在兰考文化宫看见个小朋友弹《两只老虎》弹到咯咯笑,她妈妈在旁边打拍子跟着唱。这种画面,比什么考级证书都珍贵。要是所有家长都能明白,培养兴趣比训练手指肌肉更重要,琴行里的哭声起码能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