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北海大道上,几乎每个商圈都有挂着"教学"招牌的店铺。但你要真去打听,会发现这些机构大概分三种:
有个冷知识:目前北海真正具备"音乐类办学许可证"的机构不超过15家。去年教育局抽查时,就发现有些所谓的""教师资格证都没有...
遇到张口就说"音乐学院毕业",建议让他现场弹段肖邦练习曲。真的,有些老师的毕业证可能还没你家的A4纸厚。重点看两点:
1.学历背景:九大音乐学院>师范类音乐系>其他
2.教学经验:带过考级学生的优先
见过最夸张的琴行,前台比五星级酒店还气派,结果教室里用的居然是电子钢琴...记住这三点:
北海目前的行情价:
有个小窍门:要求试听前两节课。正规机构通常都允许,要是对方找各种理由推脱,嗯...你懂的。
去年有个家长跟我吐槽,交了"保过三级"套餐费,结果孩子连音阶都弹不利索。考级通过率这东西吧,就跟餐厅说的"添加味精"一样,听听就好。
建议先学满三个月再考虑买琴的事。有些机构跟琴行有合作,你这边刚交学费,那边销售就打电话来了...
遇到过最离谱的情况:一个学期换四个老师。孩子刚适应教学方式,又得重新磨合。签合同前务必明确教师稳定性条款。
我家娃第一个老师是位退休的音乐学院教授,老爷子教琴有个特点——前三个月根本不让孩子碰曲子,就练手指操和听音准。当时我还着急,现在回头看,那段时间打下的基础让孩子后来少走很多弯路。
所以啊,别急着问"能弹《梦中的婚礼》"好的钢琴启蒙就像煲汤,小火慢炖才能出滋味。有些机构吹嘘"三个月包会十首名曲"这种速成班出来的孩子,两年后大概率连五线谱都认不全...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选钢琴老师其实是在选孩子的音乐引路人。北海现在确实有几位不错的老师,不过要花点时间慢慢找。下次要是看到有家长在琴行门口徘徊,说不定就是我正在帮二娃物色新老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