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9/28 17:38:43     共 2153 浏览

一、活动背景:为啥要搞小班制?

当初设计课程时,我们团队吵得可热闹了。有人说一对一效果好,但最后选择4-6人小班,主要考虑到:

  • 成本更亲民(比私教便宜近40%)
  • 互动氛围浓(孩子们会互相较劲练琴)
  • 培养节奏感(合奏游戏特别受欢迎)

有个叫小雨的学员特别逗,第一次课躲在妈妈身后,现在每次都是第一个冲进琴房。(这种转变真的让人特别有成就感)

二、课程设计的三大妙招

1. 把枯燥变好玩

识谱教学改成了"音符捉迷藏"用彩色磁贴代替黑白音符。你猜怎么着?孩子们认谱速度比传统教学快了两倍!

2. 手型纠正绝活

发现没?很多孩子弹琴时手型像鸡爪子。我们研发了"手型三关挑战"- 第一关:手背放橡皮不掉落

  • 第二关:弹奏时手腕不上下晃
  • 第三关:连续弹10个音手指不塌

3. 舞台恐惧破解法

期末汇报演出前,特意安排:

  • 每周五"音乐会"穿着睡衣表演)
  • 随机观众制度(保洁阿姨都被拉来当评委)
  • 错音免罚规则(重点看表现力)

三、意想不到的收获

原本只想教基础弹奏,结果孩子们还给了我们惊喜:

  • 自发组建了"错音侦探社"互相挑错反而进步更快)
  • 把练习曲改编成故事(比如《小星星》变成外星人游记)
  • 创作了班歌《钢琴房的小脚印》(现在还在我手机里循环播放)

四、踩过的坑你可别学

说实在的,也不是所有尝试都成功:

1. 初期用太多卡通贴纸奖励(导致有些孩子只为贴纸练琴)

2. 家长旁听日安排太密集(反而给孩子造成压力)

3. 没有及时区分进度(快慢组应该更早划分)

有个教训特别深刻:有次准备了超炫的动画课件,结果孩子们只顾看屏幕忘了听讲...(这就叫过犹不及啊)

五、给同行的小建议

经过这三个月折腾,总结出几条干货:

  • 混龄编组效果意外好(5-7岁混班比纯龄班互动性强)
  • 15分钟分段最合适(超过这个时间小孩就坐不住了)
  • 错误可视化很重要(我们把错音谱子贴满墙,反而激发改正欲)

最想说的是——千万别小看孩子的创造力。有次让学员即兴改编《两只老虎》,有个小朋友愣是弹出了爵士味,把我们几个老师都震住了。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