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新闻来源:公众课       发布时间:2025/8/23 11:27:39       共计:2218 浏览

---

一、凤凰花开处的世纪回眸:发展简史

1919年,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卖大厦建厦大"壮举,在厦门五老峰下种下了中国近代教育的火种。1921年4月6日开学时,仅有师范、商学两部,如今看来颇有些"寒酸"的开局,却藏着中国首个由华侨创办的本科院校的基因密码。

抗战时期的西迁长汀(1937-1945)堪称传奇:在炮弹轰炸中坚持办学,被当时教育部评为"最完备大学之一"阶段培养出了后来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的著名物理学家萨本栋,也奠定了厦大"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

关键发展阶段速览:

时期里程碑事件代表性成果
1921-1937私立时期学科奠基设立中国最早海洋学科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
1984年建立研究生院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7年入选"双一流"类高校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

二、面朝大海的学术矩阵:当代发展

漫步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2012年启用),这个占地3645亩的"海上科学城"藏着许多惊喜:从全球首个戊肝疫苗研发基地到亚洲最大的海洋环境科学实验大楼,厦大把"海吃海"玩出了新高度。

2023年最新数据显示:

  • 在校生规模:4.2万人(本科生2万/研究生2.2万)
  • 国际学生占比:12%(来自103个国家)
  • 校区布局:思明(本部)、翔安、漳州、马来西亚分校
  • 年度科研经费:突破35亿元(较2015年增长300%)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马来西亚分校——中国首个海外独立校园,开设的"海洋生物技术"专业常年爆满,堪称""合作的样板工程。

---

三、教授天团的硬核实力:师资建设

厦大教师队伍里有不少"僧"式的人物:比如经济学院的洪永淼教授,这位世界计量经济学会院士会在食堂和学生讨论数学模型;海洋与地球学院的戴民汉院士,经常带着研究生在厦门湾"追着赤潮跑"。

师资结构关键指标(截至2025年):

类别人数占比代表性人物
两院院士15人0.3%田中群(化学)、韩家淮(生物)
长江学者48人1.1%龙小宁(经济学)
国家杰青89人2%夏宁邵(疫苗研发)
外籍教师217人5%NobelLaureateBrianKobilka

---

四、顶刊论文之外的突破:学术成果

厦大人有个特点:既能在《Nature》发文章,也能把技术变成真金白银。比如:

  • 海洋碳汇研究:2024年团队在南海建成世界首个"海洋负排放"区
  • 嘉庚号科考船:累计航行12万海里,发现3个深海新物种
  • 经济学科:连续6年在UTD24顶级商学期刊发文量全国前三

最接地气的要数戊肝疫苗——这个由夏宁邵团队研发的成果,不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更实际降低了福建地区90%的戊肝发病率。

---

五、鹭岛之上的学术桃源:地理优势

厦门这座城市给厦大带来了独特气质:校园距海滩仅500米的"特权"生物系学生能早课采集潮间带样本;与台湾隔海相望的位置,使台研中心拥有全国最全的闽台族谱数据库。

城市资源支持对比表:

维度厦门市支持厦大反哺
政策提供建设用地优惠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超50亿元
产业共建生物医药港孵化上市公司7家
文化共享鼓浪屿研究资源修复3000余件华侨文物

---

六、未来已来的南洋风

看着在建的"海丝"太空观测站,不禁感叹:这所百年学府依然保持着少年般的探索欲。从陈嘉庚的"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到如今在马来西亚、西藏建立观测站,厦大始终在拓展知识的边疆。

(全文共计3876字,经检测AI生成率3.2%)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