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学院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答案藏在它的"双重基因"里。作为南京理工大学(原"哈军工"系)的独立学院,继承了军工院校严谨治学的传统;同时立足泰州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形成了"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的双轮驱动特色。学校7个二级学院中,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制药与化学工程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
学校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2024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该校位列全国民办及独立学院第15位。电子设计竞赛和机器人竞赛成为传统优势项目,近三年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17项。
合作维度 | 传统模式 | 泰科创新模式 |
---|---|---|
课程开发 | 企业参与度低 | "双导师制"开发 |
实践基地 | 单一实习场所 | "教学-研发-生产"一体基地 |
师资构成 | 校内教师为主 | 企业工程师占比32% |
为什么企业愿意深度参与?关键在于学校创建的"对接-资源整合-成果共享"。例如与长城汽车共建的智能网联汽车实验室,既承担学生实训,又完成企业5个技术攻关项目。
2019年启动转设工作以来,学校完成三大战略转型:
1.办学定位转型:从"教学型""科研并重型"2.专业结构转型:淘汰7个老旧专业,新增人工智能等5个新兴专业
3.服务面向转型: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9年的380万增至2024年的2100万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微电子专业群建设,通过引进12名台湾工程师,建成江苏省唯一的半导体封装测试人才培养基地。
面对高等教育格局变化,学校需要突破两个关键瓶颈:
但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带来了新机遇。随着常泰长江大桥2025年通车,学校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正如校长在2025届毕业典礼所说:"应用型大学的生命力,在于永远比市场快半步。"这所年轻院校的探索证明: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精准定位+特色发展才是独立学院的生存之道。其"把车间搬进教室,让论文写在一线"的办学理念,或许正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破题之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