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藏着一所特别适合普通学生逆袭的大学。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南昌大学共青学院,这地方可真是...怎么说呢,挺有意思的!
(挠头)让我想想该怎么形容最贴切...
简单粗暴地说,这就是南昌大学的小老弟!2003年成立的独立学院,坐落在共青城市——对,就是那个以""名的年轻城市。虽然挂着""头,但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本科院校。
三个冷知识先甩给你:
(思考状)这么说吧...如果你期待的是电视剧里那种超级豪华的大学城,可能会有点小失望。但要是想要实打实学东西,这儿真不错!
日常画风是这样的:
早上穿过栽满香樟树的林荫道去上课,中午在食堂纠结吃三块钱的拌粉还是五块钱的瓦罐汤,下午没课的话可以去图书馆蹭空调——对了,说到图书馆,虽然藏书量不能和985比,但考研需要的资料基本都有。
最让我意外的是...(停顿)这里的老师出奇地负责!晚上十点还能在教研室找到答疑的老师,周末给学生开小灶也不收钱,这种事儿在大城市的名校反而少见。
(拍大腿)这可是关键问题!作为过来人,我得说几个实在话:
首先,别光看专业名字高大上。像他们的纺织工程专业,听着老土对吧?但就业率连续五年95%以上,很多学生没毕业就被沿海企业预定走了。
其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确实香,但要量力而行。去年有个学弟非要转这个专业,结果发现课程难度比想象中大得多...(摇头)后来还是调回了原来的市场营销。
个人建议啊,可以重点看看这些:
(笑)这个问题每年新生群都要吵翻天!实话实说,分到新宿舍楼的可能要偷着乐...
住宿真相清单:
4-6人间,都有空调(这在江西简直是救命配置)
独卫+热水器是标配
每层楼有公共洗衣机和饮水机
部分老楼没有电梯
晚上11点熄灯(周末延长到12点)
不过话说回来,宿舍条件对学习影响真没想象中那么大。我认识个学长住最老的8号楼,照样考上了211研究生。
这个问题我得好好唠唠...(翻资料声)根据最新的就业报告,大概分成这几类:
主流去向:
→ 约40%选择直接就业(多数在长三角、珠三角)
→ 30%左右备战考研考公
→ 15%选择创业(学校有专门的孵化基地)
→ 剩下的有出国、继承家业等等
特别要说的是,学校在本地企业中的认可度不错。像共青城的羽绒服产业、南昌的制造业,很多中层干部都是这儿毕业的。当然啦,要是想去一线城市的大厂,学历确实会吃点亏,但也不是没机会——去年就有个学姐靠竞赛成绩进了字节跳动。
(深吸一口气)这事儿吧,得看你的预期和分数段。
如果你分数刚过二本线,又想要个正经本科学历,这儿绝对性价比超高。但要是能上更好的公办二本,可能要多权衡下。
几个灵魂拷问:
就我个人观察,这里特别适合两种人:一种是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能主动利用资源的;另一种是分数有限但愿意踏实努力的。那些指望学校给镀金的同学...可能会失望。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大学只是人生的一站,关键还是看你怎么度过这四年。在共青学院,我见过太多逆袭的故事——有专科升上来的学长最后考上公务员的,有挂科差点退学后来创业成功的。环境固然重要,但决定未来的,永远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