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新闻来源:公众课       发布时间:2025/8/22 20:55:09       共计:2215 浏览

历史沿革与学科架构

1951年成立的上海电力大学,前身是上海电业学校,历经70余年发展已形成"全产业链"学科群。其核心优势体现在: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
  • 能源与动力工程(教育部工程认证专业)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全国首批开设专业)

对比传统电力院校,该校创新性地构建了"电力+环境+经济"学科矩阵。2024年新成立的碳中和研究院,正是响应我国"3060"双碳目标的前沿布局。

产学研融合的实践路径

为什么该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8年保持98%以上?关键在于其独创的"三维联动"模式:

培养维度传统模式上电模式
课程体系理论为主项目制课程占比40%
实践平台固定实习校企联合实验室28个
师资构成学术型教师行业导师占比35%

这种模式下,学生大二即参与国家电网真实项目,如2023年参与的临港新能源微电网项目,直接转化为6项发明专利。

国际化办学特色

面对能源革命的全球化特征,学校打造了"一带一路"能源教育共同体

- 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共建"欧智能电网联合实验室" 在越南设立首个海外"电力技术培训中心" 每年接收30+国家留学生,形成独特的"国际能源文化圈"开放格局使其成为国际能源署(IEA)认证的亚洲唯一本科层次培训基地。正如校长在2025毕业典礼所言:"培养的是能制定国际标准的人,而不只是执行标准的人。"当前,学校正推进杨浦校区与临港新片区的"双校区协同发展"数字化转型方面,虚拟电厂仿真平台等12个智慧实验室将于2026年全面建成,这将重新定义电力人才的培养方式。站在能源革命的时代节点,这所大学正在书写属于自己的答案。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