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觉得离谱:书法要静,跆拳道要动,放一起不打架吗?但你看啊——
(突然想到个事儿:去年某大学体测,书法社成员肺活量全员超标,教练说他们运笔时都在练内功)
常见误区就是"必须二选一"可以像吃鸳鸯锅:
1.上午练字:从"永字八法",重点感受手腕发力(别急着写整字)
2.下午踢靶:学最基础的"踢"注意腰部带动(想象毛笔甩墨的动作)
3.晚上对照:用手机拍下自己的字和踢腿姿势,看看有没有"耸肩"僵膝"(有个学员说练了三个月,发现写狂草时不自觉会做出旋风踢的转体动作...)
直接上对比表:
项目 | 纯书法班 | 纯跆拳道班 | 组合课程 |
---|---|---|---|
月均花费 | 800-1500 | 600-1200 | 1000-1800 |
见效周期 | 半年 | 3个月 | 2-4个月 |
附加收益 | 修身养性 | 防身技能 | 两者兼具 |
关键看你怎么定义""如果是指能完整写《兰亭序》或者踢碎木板,那确实得按年算。但组合训练的妙处在于:
Q:动作不协调的人会不会更惨?
A:恰恰相反!有个学员同手同脚二十年,结果在练"踢接竖钩"突然开窍——原来身体早把协调性藏在不同模块里了
Q:会不会写成打架体?
A:见过把""写出扫踢气势的,但更多人反而因此学会收放自如(毕竟墨汁比汗水更难洗)
Q:小孩和老人适合吗?
5-12岁是黄金期,能同步开发左右脑;60岁以上建议侧重书法部分,搭配站桩式腿法训练
小编观点:别把它当成两个技能的简单叠加,本质上是在搭建"柔转换"的神经通路。那些说"浪费时间",可能从没体会过用回旋踢的腰力写出一笔龙飞凤舞的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