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9/9 17:26:35     共 2153 浏览

主要体现在地方教育行政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上,大致到20年代,我国近代的教育行政体制建成了自中央到省教育厅、县教育局这样一个完整的系统,标志着近代教育行政体制的建成。他们坚持教育救国论,积极组织教育团体,创办教育刊物,宣传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提出改革方案。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改革教育中的弊端,使其符合时代的发展。

《壬戌学制》在形式上借鉴了美国的“六三三”学制,但绝不是简单的照搬,它是全国爱国知识分子,特别是新教育改革家和专业教育工作者,坚持民主和科学精神,认真研究、反复讨论共同创制的,它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需要,比较切合中国的实际,同时也考虑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它是我国学制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当然,该学制也有不足,如重文轻理,重应用轻基础等。教育界人士积极参与,不仅造成了教育必须改革的形式,而且为改革作了理论和实践的准备。

不仅法规制度更加完善,而且在理论实践上也有很大发展,许多管理制度得以实施。1924年的《国立大学条例》规定,国立大学分文、理、法、医、农、工、商等科,可以设数科或单设一科,各科分设个学系,此外国立大学可暂设预科。国立大学得设董事会,取消个科学长,代之以教务长1人,主持全校教务;恢复教授会,负责规划课程及其事宜;同时添设教务会议等。

苏维埃文化建设的总方针:自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中央苏区的文教政策:彻底改造和整顿旧教育;教育必须为革命战争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争取与培养知识分子为革命教育事业服务;依靠社会力量办学。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教育为抗战服务;建立抗日文化教育统一战线;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坚持干部教育第一。解放区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中国应当建立起自己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

一、苏区的学校管理,普通教育的管理:1934年2月1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颁布了《小学校制度暂行条例》、《小学课程教则大纲》、《小学制度暂行条例》以及《小学管理法大纲》;社会教育的管理:1934年3月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颁布了《消灭文盲协会章程》,关于识字班的管理1933年6月苏区政府公布了《识字班工作》,关于夜校的管理中央人民教育委员部于1933年8月颁布了《夜校办法大纲》;干部教育的管理:苏大实行校长领导下的委员会负责制,实行学生自治,教员分为正教员副教员。

二、抗日民转根据地的教育管理,干部学校的管理:1941年12月中共中央为了加强对干部学校的管理印发了《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普通学校的管理:根据地的小学,根据规模的大小,在学校的领导体制上有所不同,各边区政府对本地区的小学课程分别作了统一的规定,在教学方法上个边区政府强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管理上实行民主化管理。社会教育的管理: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实行民办公助的社会教育政策;编印识字课本;提出指标建立检查制度;建立教育社团促进社会的发展;创办教育刊物。

三、解放区的学校管理:学校管理:第一建立和健全学校组织领导机构。第二建立相互衔接的学制系统,第三加强教学管理。教师的管理:第一明确对待旧教员的政策,第二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教育,第三各解放区普遍对教师采取分级管理的办法,第四制定相应政策,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建立法律法规,稳定教师队伍。学生的管理:第一甄别学生的学业制度,严格学籍管理。第二实行民主管理制度。第三提倡自主学习。

洋务派勇于实践,率先在中国创建新式学堂,向西方派遣留学生,又进一步促进了西方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在中国的传播,并且撰文介绍西方的学校制度提出变更学制的意见;1898年康有为的《请开学校折》中也提出关于改革封建教育,建立近代学制的主张和设想,并且拟定新的教育体系。以上建议和改革措施的提出,为清代建立近代学制奠定了思想和理论的基础。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