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路过道馆看见小朋友们"哈!哈!"地喊,总觉得就是比划几下对吧?其实啊,跆拳道=70%素质教育+30%体育训练。昆明金鼎山道馆的李教练跟我说过:"咱们这儿最皮的孩子,三个月后都学会先鞠躬再说话。"几个常见的误解:
挑道馆就跟找对象似的,得看"观合不合"去年大理就有家机构卷款跑路,所以一定要认准:
1.看资质:有没有中国跆拳道协会认证(官网能查到)
2.看教练:黑带几段?带过哪些比赛?
3.看课程:趣味性够不够?毕竟孩子不是特种兵
举个实在例子:玉溪"旋风小子"馆每周六搞亲子对抗赛,爸妈戴护具当靶子,孩子笑得前仰后合就把动作练熟了——这招确实高明!
别急着报名,先摸摸孩子后脖颈。要是摸到突出的骨头(专业叫"椎"),说明还没到学旋风踢的时候。一般来说:
有个冷知识:雨季湿度大时,道垫容易打滑。所以版纳那边的道馆夏天都会多备两套防滑垫,这种细节才显专业。
新手最容易踩的坑就是装备!昆明螺蛳湾批发市场里30块的道服,洗三次就变成透视装了。建议:
说到这个,曲靖有个妈妈在二手平台淘到九成新的比赛护具,省了六百多——会过日子!
跟你说个扎心的事实:10个报名的孩子,6个会在三个月内放弃。但真不是孩子的问题!观察发现:
→ 70%是因为家长嫌接送麻烦
→ 20%是觉得"没打出成绩" 只有10%是孩子真不喜欢
红河州有个爸爸的做法挺绝——自己报了个成人班,现在父子俩对打像演武侠片,孩子兴趣反而越来越浓。
见过太多家长一上来就问"什么时候能拿奖"说实话啊,第一次比赛能完整打完套路就不错了。省锦标赛裁判长老王跟我说:"现在小孩比赛,比的不是技术,是谁先哭出来。"但比赛确实有用:
昭通山区有个留守儿童,学了两年跆拳道后变化特别明显——不是会劈砖了,是原来低头说话现在敢直视人了。这些改变比考段位实在多了:
√ 遇事不怂但也不惹事
√ 摔倒了自己爬起来
√ 吃饭再也不挑食了(训练完饿啊)
对了,丽江某小学统计过,跆拳道班的孩子近视率比普通班低17%,估计是总得盯着教练动作看的原因?
见过太多家长纠结"这个将来有什么用"我说啊,看着孩子训练完红扑扑的小脸,开开心心跟你说"今天我又学了个新动作"就是最大的用处吗?云南这么多道馆,总有一家适合你。记住啊,重要的不是踢得多高,是每次系道带时那份认真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