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被家长问到这个问题,我总忍不住想用具体例子回答。上周有个叫小雨的9岁女孩,刚来时连横踢都做不稳,现在呢?(笑)不仅能完整打完太极三章,还在市级少儿街舞比赛拿了优秀奖——这就是我们坚持"体艺双修"的缩影。
我们拒绝"杂烩式"教学,采用分阶模块化设计:
阶段 | 跆拳道训练重点 | 舞蹈培养方向 | 典型成果表现 |
---|---|---|---|
启蒙期(4-6岁) | 基础礼仪/肢体协调 | 节奏感/空间认知 | 能完成16拍动作组合 |
进阶期(7-9岁) | 品势套路/攻防反应 | 编舞理解/表情管理 | 获白黄带+独舞片段 |
突破期(10+) | 竞技战术/特技动作 | 即兴创作/团队配合 | 考取黑带/商演经历 |
(挠头)看到表格可能有点枯燥?其实课堂上完全不是这样——当孩子们通过"跆拳道步伐改编的机械舞"下肢力量时,那些笑声和汗水才是最真实的注解。
1.安全性怎么保障?
每节课标配2位教练+1位助教,所有垫子每周消毒3次(突然想起上周新换的韩国进口护具还没介绍...)
2.会影响学习吗?
2024年学员文化课平均分反而提高7.3分,运动后分泌的BDNF蛋白可是"天然聪明药"
3.费用是否透明?
我们敢把价目表贴在门口:季度班2980元含全套训练服,比某些机构单报舞蹈班还便宜20%
最让教练们骄傲的不是奖杯陈列柜,而是(回忆状):
(突然严肃)但必须说明: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高强度训练,所以设置免费体验周,入学前要做完整的FMS功能性运动筛查。
明年计划引入AR辅助教学系统,通过动作捕捉技术实时纠正姿势。不过老张教练坚持要保留"赤脚踩垫子"——他说有些成长滋味,科技永远替代不了。